江南四月春意正浓,正值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在大洲分场千亩紫云英示范基地,轰隆隆的旋耕机来回穿梭,大片大片紫云英被翻压入泥,作为水稻种植的底肥。
紫云英又名“红花草”,是传统的绿肥种植品种之一,也是优质的有机肥源,其根部生长的根瘤菌能吸收空气中的氮固定在植株体内,翻压还田后释放氮养分,可减少20-30%化肥用量,防止土壤板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物品质。同时,紫云英还可以降低稻田中镉、铅等重金属的含量。
花草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年来,大洲分场以化肥减量为总抓手,大力推广“再生稻+紫云英”轮作模式,积极引导职工群众冬种紫云英,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万余亩。该模式的推广已成为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绿色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