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种业科研 > 科研成果
株两优15
发布时间:2013-06-03 15:52 作者:农业科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省贺家山原种场 浏览次数:

 

审定编号:湘审稻2007015

选育单位: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

品种来源:1S×H98-15(嘉早935/中鉴26

特征特性:该组合属两系杂交迟熟早籼,在我省作双季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株高87厘米左右,茎杆较粗,耐肥抗倒力强,株型适宜,生长势强,剑叶中长且直立,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谷粒长粒型,籽粒饱满,颖尖无色芒,成熟落色好。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17万穗,每穗总粒数121.5粒左右,结实率82%,千粒重26.7克。抗性:叶瘟5级,穗瘟9级,稻瘟病综合评级7级,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米质:糙米率80.5%、精米率72.2%、整精米率61.0%、粒长6.6毫米、长宽比3.0、垩白粒率82%、垩白度11.6%、透明度3级、碱消值6.0级、胶稠度5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3%、蛋白质含量10.0%

产量表现:2005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08.2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17%,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34.05公斤,比对照增产6.51%,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21.13公斤,比对照增产5.84%,日产4.82公斤,比对照高0.38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湘中、湘南4月初播种,湘北3月底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81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2公斤。秧龄30天以内,4.55.0叶时移栽。种植密度16.7×20厘米,每蔸23苗,亩基本苗46万。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及时晒田控苗,后期定时湿润灌溉,抽穗扬花后不要脱水过早。注意防治病虫害,特别是纹枯病的防治。

制种要点:

一、在单季稻区制种时,宜选择海拔350400m的地区,制种田块不能为冷浸田。

二、合理安排亲本播期,确保母本两期安全和父母本花期相遇。在湘南,6月初播种,父本迟母本4天播种,能确保母本两期安全和双亲花期相遇。

三、培育父母本多蘖壮秧。按秧田与大田145的比例留足秧田,秧田精细耕整,父母本均采用水育秧,每公顷制种大田母本用种量为45㎏、父本用种量为7.5㎏,稀、匀播种。加强秧田肥水管理,培育“早、匀、齐”的壮秧。

四、适龄移栽,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坚持“母本靠插不靠发、父本插发并举”的原则。母本叶龄4.5叶、父本叶龄3.5叶时,父母本同时移栽,行比为210;父母本插植规格为13.3㎝×13.3㎝,母本每穴插34粒谷秧,父本每穴插23粒谷秧,父母本间距为20㎝,确保父本有足够的生长发育空间。

五、科学管理肥水,培育高产群体。合理施肥。按照前重、中控、后补,氮、磷、钾配合施用的原则,坚持重施底肥、早施追肥。移栽前,施足底肥;秧苗返青后,及时追施分蘖肥。在追施分蘖肥后45天,对父本追施偏肥,定向培育父本,促进父本早发稳长,达到穗大粒多、花粉量足的目的。科学管水。做到前期浅水插秧、深水返青、薄水分蘖,中期够苗晒田、严控高位分蘖和无效分蘖,后期有水扬花授粉、干湿交替壮籽。

六、适时适量喷施“920,搞好人工辅助授粉。一般总用量为90120g/hm2,始喷指标为母本抽穗3040%,分2次连续2d在上午900前对父母本同时喷施, 2次喷施用量比为46。搞好人工辅助授粉,由于父母本花时不完全同步,人工授粉时要坚持“见父即赶粉”的原则,赶到父本无粉为止。

七、及时防治病虫害。重点抓好稻蓟马、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防治时做到集中连片、统一行动,同时后期要注意防止稻粒黑粉病的发生。

八、严格去杂,确保种子纯度。在选好基地、适期播种、培育整齐的母本群体、使用合格亲本种子的前提下,还要做到以下几点:注意在各生育时期的严格去杂工作,重点抓好抽穗前后的去杂工作;及时割除父本,并将父本行清理干净;严格防止在收割、翻晒、精选、加工过程中的机械混杂;抓好种子田间检验与海南种植鉴定。

打印 【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