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7 | 来源:邵阳县农业局 | 作者:不详 | 【字体:大 中 小】 | ![]() |
邵阳县自2010年以来,在省农业厅的关心支持下,连续3年开展了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湖南日报》、人民网、湖南红网等主流媒体相继进行了宣传报道。下面,我简要汇报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行政环环给力。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县里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副县长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项目领导小组。二是认真落实责任。将绿色防控纳入乡镇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考核范畴,每年召开一次全县动员会,与乡镇签订责任状;县农业局每年召开专题会议,与乡镇农技站签订植保责任状。三是严格进行考核。根据考评办法进行综合评比,对排在前三名的乡镇农技站分别奖励2000、1000和500元;对任务完成差、排名靠后的,相应扣减工作经费。
(二)结合县情,确定运作模式。针对当前的农业农村现状,能否建立分工明确、运转顺畅、协调高效的运作模式,是搞好绿色防控工作的前提。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和实践探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政府部门+技术员+企业和农户的运作体制(企业主要指:专业化防治组织和米业公司),实行政府部门扶持、技术员指导、企业和农户为主体的运作模式。每年年初,我局将核心示范区和大面积推广示范应用指标做好规划,具体布置到各个乡镇。技术员按照技术方案进行包干式指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将灯光诱杀、二化螟性诱剂、绿色环保药剂等作为防控手段进行服务,农户协调配合对本户稻田内的病虫开展绿色防控。
(三)办点示范,彰显防治效果。我县将办点示范作为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的一个重要抓手。县农业局结合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选择辐射带动强、示范效果好的九公桥、塘渡口、五峰铺等国、省干道沿线6个乡镇场,建立了一条长60余公里、连片面积15000亩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县级核心示范区,以实实在在的效果取信于民、造福于民。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个乡镇都要建立一个连片面积500—1000亩的示范点,以此来推动全县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2011年6月,全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我们大力推行办点示范的做法与效果,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四)精心遴选,主推适宜技术。三年来,我县开展了近20个试验研究项目。通过试验对比,我们从中遴选了耕沤灭蛹、灯光诱杀、稻螟赤眼蜂控虫、稻鸭共生、二化螟性诱剂诱杀等9项技术,制订了相关技术规程,开展示范与推广。三年来,共推广灯光诱杀技术1万亩,二化螟性引诱诱杀技术4万亩次,稻鸭共生控5000亩次,稻螟赤眼蜂控虫800亩次,耕沤灭蛹50余万亩次,健身栽培和绿色环保药剂控虫60万亩以上。在核心示范区开展统防统治承包服务面积2.2万亩,辐射带动全县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7.1万亩。
(五)政企合作,创造最大效益。在开展绿色防控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与企业共建共享,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帮助粮食加工企业建立绿色稻谷生产基地,企业与农民签订包种子、包技术、包回收的“三包”生产合同,收购价格较市场价高出0.5元每公斤。基地内统一由农业局进行技术指导,全程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确保高毒农药不下田。三年来,湖南浩天米业、邵阳县华强粮油等三家企业在我县建立了2万亩的绿色稻谷生产基地,免费向农民提供60多万元的稻种,企业从中获利260万元,同时为农民增收500万元。
(六)强化保障,提升工作水平。一是强化经费保障。实施绿色防控项目,不仅上级项目资金全额用于项目建设,县财政每年还安排15万元的项目配套资金。此外,县科技局三年来共支持工作经费10万元。二是强化宣传保障。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印发技术明白纸、设立宣传咨询台、车辆巡回宣传进行广泛宣传,县电视台播放绿色防控专题26期。每年将三月份定为植保宣传月,开展植保知识专题宣传咨询活动。三是强化技术保障。项目实施初期,农民群众不理解,基层农技人员操作不规范。我们成立技术专家组,抽调30多名技术骨干,深入各乡镇、村组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提供贴心可靠的技术指导。
二、项目实施的成效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项目实施三年来,我们切切实实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效:一是提升了防治效果。示范区与非示范区相比,平均防治效果提高了21.3%。二是减少了使用农药。示范区比非示范区一般减少农药用量30%,亩均少施药2.5次。三是降低了生产成本。示范区加权平均每亩节省农药成本38.8元,节省防治用工费18.5元。四是实现了增产增收。经测产验收,示范区早晚稻亩均增产稻谷57.6公斤,亩均增收161.28元。五是带动了基地建设。三年来,我县以政企合作的模式与浩天米业、华强粮油、金兴米行等企业共建了2万亩的绿色稻米生产区,基地内生产出的稻米经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绿色稻米标准。六是取得了显著社会、生态效益。在项实施中,由于综合绿色控害措施及专业化防治服务的应用,一方面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使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青蛙、蜘蛛、寄生蜂等害虫天敌较非示范区高出0.8倍,示范区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提高。
三年来,我们在五丰铺、九公桥、塘渡口、黄塘、七里山、下花桥等6个乡镇建立连片面积15000亩的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示范核心区,形成了60多公里的绿色长廊,示范带动全县23个乡镇场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面积18万亩,累计减少使用农药2.7万公斤,减少劳动用工5.4万个,降低生产成本1031.4万元,增产稻谷10368吨,企业、农民增收2903万元,全县三年因推广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节支增收共计3934.4万元,为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现代农业积累了宝贵经验,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县在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及专业化防治服务的推广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但在动员群众自发安装灯光及性诱剂诱杀等装置、在建立相应的政策保障(如绿色基地及其产品的认定,绿色产权的保障和反假冒措施的制订)等方面,还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困难。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4个方面:
一是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服务的结合,推行专业化防治服务经济补贴机制。
二是加大政企合作力度,加强绿色稻米生产基地建设,打造绿色“湘米”品牌。
三是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扩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和范围,力争2013年在全县双季稻生产重点区全面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
四是加强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研究,储备一批绿色防控新技术、新成果。
我县绿色防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离上级部门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此,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省厅领导的指示精神,认真学习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作法,将以更务实的作风、更有效的措施,把绿色防控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