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植保

湘阴县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成效显著

2012-11-21 来源:岳阳市植保植检站 作者:不详 【字体:

湘阴县水稻病虫绿色防控万亩示范区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建立合理的投入机制和产业化推广模式,形成绿色防控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稻米深加工企业与种粮农民同从病虫绿色防控中获益,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一、主要技术措施

 (一)农业防治,多措并举。一是在春耕备耕时期,县植保站综合螟虫冬后基数和发育进度调查,及时印发技术资料并组织深水灭蛹和打捞浪渣,减少50%以上的病虫发生基数;二是在浸种育秧前20天,结合全县水稻品种布局,及时印发新品种推广技术资料,使农民能自觉地种植优质、高产、抗性强的优良品种;三是在水稻大田翻耕前10天,及时印发《测土配方施肥单》,使农户能按照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科学施肥;四是在水稻分蘖盛期后,根据田间苗数,及时印发《适时晒田和控制氮肥施用》的技术资料,指导农民控制纹枯病和稻飞虱的发生为害。

(二)趋性诱杀,合理搭配。利用水稻害虫的趋光、趋性特性,在绿色防控示范区,安装频振式杀虫灯165盏、设置二化螟性诱捕器4000个。杀虫灯每35亩装一盏,掌握在成虫始发期诱杀;二化螟性诱捕器按每亩装一个,第一、第三代成虫始蛾期安装,每代换一个诱芯。

(三)科学合理用药,保护利用天敌。在示范区推广使用苏云金杆菌、井·蜡芽菌、阿维菌素、申嗪霉素、氯虫苯甲酰胺、爱苗、吡蚜酮等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优化农药使用技术。在科学合理用药的同时,落实田边种豆、堆草堆、摆草把等农事操作,保护利用天敌。

(四)专业防治,统一实施。示范区依托稻米加工龙头企业,成立了兴科米业原粮种植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合作社,并在5个村分别建立了村级服务站。村级服务站在县农业局的指导下,根据病虫发生和天敌数量制定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方案,落实各项绿色防控措施。坚持优先使用农业措施、物理方法及生物农药进行防治;遇到突发性病虫时,由专业化合作社组织统一使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二、成效显著

(一)防控效果好

示范区早稻用药1次、晚稻用药3次,比农民自防区全年减少3次用药,二化螟防治效果在96%以上,比农民自防区高5个百分点以上;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在95%以上,比农民自防区高6个百分点以上;由于田间天敌数量增加,稻飞虱在天敌的控制下,百丛虫量稳定在300头以下。

(二)经济效益显著

1农民增收。一是降低了防治成本。采取随机的方法,分别在示范区与农民自防区各调查10户,调查结果表明:示范区早稻亩平投入成本52元、晚稻亩平投入成本87元,全年合计139元,比农民自防区全年亩平减少投入成本31元。二是提高了粮食产量和销售价格。示范区早稻亩平483公斤,每百公斤均价280元、晚稻亩平509公斤,每百公斤均价320元,全年亩产稻谷992公斤,亩平收入2980元;农民自防区早稻亩平453公斤,每百公斤均价260元、晚稻亩平487公斤,每百公斤均价280元,全年每亩稻谷产量910公斤,亩平收入2542元。示范区比农民自防区亩平节本增收469元。

2粮食加工企业增效。通过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加大宣传与市场销售力度,打造了兴科生态、绿色稻米等系列,市场每公斤稻米售价6-12元,企业增效显著。兴隆米业共收购示范区早、晚稻原粮5500吨,加工绿色大米3400吨,销售价格比普通大米每公斤提高1-3元,总效益增加340万元。

(三)生态效益明显

示范区由于只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并且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为田间天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据调查:平均百丛蜘蛛由早稻前期的98头稳定上升到后期的212头,比非示范区增加48%,晚稻由前期的146头稳定上升到后期的227头,比非示范区增加31%。田间隐翅虫、寄生蜂、蛙类等天敌和有益生物明显增加。

三、主要经验

一是采取产业化推广模式。由农业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社、稻米深加工企业三方紧密合作,形成绿色防控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的产业化推广模式,稻米深加工企业与种粮农民共同从病虫绿色防控中获益,积极性高涨。二是建立合理的投入机制。项目区建设所需经费采用项目扶持、企业投入、农户自筹三方共同投入的机制。农业项目扶持资金主要用于示范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防控主推技术的实物补贴;企业投入主要用于绿色防控设备的管护、优质品种补贴等;农民自筹部分主要用于绿色防控技术的投工投劳和杀虫灯电费分摊。示范区三方2012年共投入资金120万元。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