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2 | 来源:东安县植保植检站 | 作者:东安县植保植检站 | 【字体:大 中 小】 | ![]() |
“7.1”特大洪灾导致东安县境内湘水、紫水、芦江等流域洪涝成灾,受淹作物抗性下降,并且大量病源、害虫借洪水、风雨传播,滋生繁殖,部分病虫发生、为害加重。为防止灾后病虫害次生成灾,县植保植检站进一步加大病虫监测和防控工作力度,狠抓灾后自救、灾后重建时期的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科学指导防控、严防死控,确保救灾补损取得实效。
一是指导灾后自救。7月3日,东安县植保站紧急印发《洪涝灾后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意见》3100份,要求各乡镇农技站进村入户张贴到灾区醒目位置,并深入田间地头,分类指导农户开展灾后自救。对长势好、受害较轻的稻田,及时排渍,清水洗苗;对受淹时间较长的低洼稻田,要抢晴天施药,防止稻瘟病、细菌性基腐病等病害发生。
二是加强监测预报。对在洪灾中受到损坏的虫情测报灯、飞蛾诱捕器等快速进行维修或更换。从7月2日起,县农委植保技术人员提高田间监测频次,由每周两次增加到每两天一次,准确掌握灾后病虫田间发生态势,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农户科学防控。
三是举办专题培训。7月4日和7月10日,县农委两次组织由种植大户、乡镇农技站长、委机关股站室负责人参加的灾后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专题培训班,县植保站专家详细讲解水稻、蔬菜、柑桔等农作物灾后易高发的病虫害防治知识,重点突出水稻稻瘟病、细菌性基腐病等病害的预防和突发性、爆发性虫害的防治。共下发《洪涝灾后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意见》1.65万份,要求参训人员要当好二传手,继续培训带动农技站成员,加强田间监管,入户入田分类指导农户有针对性的防控病虫害。
四是护航补种育秧。针对灾后“倒种春”部分水稻组合对稻瘟病抗性一般,个别品种易感穗颈瘟,县植保植检站及时制定下发《关于洪涝灾后感病品种“倒种春”的注意事项》。从种子消毒、秧床消毒到苗瘟、叶瘟、穗颈瘟预防,提出科学全面的技术措施,把稻瘟病的防治贯穿水稻整个生育过程,为水稻补损获得丰收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