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9 | 来源:张家界市植保植检站 | 作者:张家界市植保植检站 | 【字体:大 中 小】 | ![]() |
张农发〔2017〕22号
张家界市农业委员会
关于印发《2017年全市水稻重大病虫害
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农业农村工作局,委属有关单位:
为保障全市水稻生产安全,现将《2017年全市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落实。
张家界市农业委员会
2017年4月21 日
2017年全市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17年我市水稻病虫害预计将呈偏重发生态势,以四虫三病为主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二化螟)、稻秆潜蝇、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重大病虫预计发生面积430万亩次。为做好2017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减轻病虫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策略
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以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相融合发展为路径,集成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模式,主攻重大病虫和重发区域,抓住防控关键期,推广抗(耐)病虫品种和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安全合理用药,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和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品种。确保水稻病虫害高效、安全防控,保障水稻生产安全,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二、防控目标
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处置率达9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单个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病虫危害不大面积成灾,植物疫情不恶性传播蔓延。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30%,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27%,全季化学农药使用次数下降1-2次,年度农药使用量减少4%的目标。
三、防控措施
(一)抓好病虫测报工作。稳定测报队伍,确保各区县2-3名测报人员,一盏以上自动虫情测报灯,固定主要农作物病虫系统观测点。按照病虫调查监测规范,在作物生育期内每周开展1—2次系统调查和2次以上普查,确保调查监测及时到位,数据准确齐全。按照固定格式和规范及时上报病虫调查数据及相关信息。
(二)搞好病虫预报预警。在准确调查监测、掌握病虫动态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分析研究,重大病虫、关键时期实行专家会商,以确保预报的准确性、预警的必要性和决策的科学性,对主要作物重大病虫要发布病虫情报,确保信息发布及时、预报全面准确。通过张贴防治公告、发放防治通知单等传统发布形式和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短信、微信、网络等现代传媒作用,提高病虫信息和防治技术的进村入户率,进一步普及防控技术,提升防控水平。
(三)强化防治督查指导。重点抓好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二化螟)、稻杆潜蝇、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恶苗病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治。按照病虫防控属地管理,建立和完善重大病虫防治行政负责制和技术负责制。分区域、分病虫确定防控方案,指导科学用药,实行联防联控和督导检查机制。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加强督促检查,分类指导,确保组织到位、技术到位、物资到位和措施到位。坚守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不大面积暴发成灾底线,全面完成控害保安任务。
(四)科学分类防治。
1、稻飞虱。我市7月中旬前以白背飞虱发生为害为主,7月中下旬后以褐飞虱发生为害为主。防治指标为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以上、杂交稻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优先选用对天敌相对安全的药剂品种,于低龄若虫高峰期对茎基部粗水喷雾施药,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注意交替用药。鉴于褐飞虱对吡虫啉已产生较高抗性,在水稻生长中后期,不提倡使用吡虫啉防治。
2、稻纵卷叶螟。充分发挥水稻生长前期的自身补偿能力和天敌控害作用,重点防治水稻中后期主害代,确保水稻三片功能叶不受为害。蛾始见期起设置性信息素,蛾高峰期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压低种群数量;卵孵化始盛期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或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或低龄幼虫高峰期选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等对天敌安全的化学农药,细水喷雾施药,防治指标为百丛水稻有束叶尖60个。
3、螟虫(二化螟)。2016年二化螟在我市相邻的湘中湘南局部市县大爆发,为害损失非常严重,今年仍呈大发生趋势。二化螟在我地越冬虫源有所上升,预测今年在我市为中等发生,不能掉以轻心,要落实春(初夏)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翻耕灌水沤田,降低虫源基数,从越冬代开始,各代蛾期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蛾高峰期释放稻螟赤眼蜂,卵孵始盛期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防治二化螟幼虫,分蘖期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螟卵盛孵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同时注意交替用药。
4、稻瘟病。武陵山区属稻瘟病的重发流行区,近年来我市优质稻、粳稻发展面积迅速扩大,极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危害。重点落实适期预防措施,在水稻分蘖期至破口期施药预防叶瘟和穗瘟。种植抗病品种,实行品种多样化种植,搞好种子消毒,避免偏施和迟施氮肥。注意异常天气时稻瘟病发生动态。常发区秧苗带药移栽,分蘖期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控制叶瘟,破口前3~5天施药预防穗瘟,气候适宜时7天后第2次施药。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
5、纹枯病。加强肥水管理,搞好健身栽培,分蘖末期晒田。药剂防治重点在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当田间病丛率达到20%时施药防治。
6、稻曲病。提倡种植抗(耐)性品种,合理施肥,提高水稻抗病性。重点在水稻孕穗末期即破口前7~10天施药预防,如遇多雨等适宜天气,7天后第2次施药。
7、稻秆潜蝇。原在高海拔山区稻田发生为害,现呈现向低海拔平区发展加重为害趋势,抓好防治中稻秧田第一代压低基数,重点抓好中稻孕穗初期用甲维盐、呋虫胺等药剂防治第二代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