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9 | 来源:永州市植保植检站 | 作者:江华县植保植检站 | 【字体:大 中 小】 | ![]() |
6月18日,江华县植保站病虫害测报技术人员在站观测场例行调查水稻病虫害时,发现“矮子禾”,此禾苗已经出现“蜡白条”、破下叶卷曲等明显的症状。县植保站及时向局、市、省相关部门上报情况,并第一时间给各乡镇中心农技站下发通知,要求各中心农技站近期开展 “南黑”的普查工作,随时掌控病害的发生情况,同时要求各中心农技站指导广大农户切实抓好中、晚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工作。
“矮子禾”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俗称,它是我省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病毒性病害,具有突发性强、扩散蔓延快、危害损失大、防控难的特点。据资料显示,2010年江华是全省发生最严重的县,早、中、晚稻共计发生29.8万亩,损失稻谷近5000吨,2012年江华发生面积也有5.74万亩。近年来,江华县农业局植保植检站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总结了不少经验,目前,正值江华中稻分蘖期,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不容忽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是由带病毒的白背飞虱传播。按照“治虱防矮” 抓好药剂拌种、秧田期和本田初期防治这个关键,压低白背飞虱传毒前虫口基数;注重实施全程防治,,突出防治重点区域,并尽量做到同时兼治其他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为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并提出以下防控措施。
1、品种选择。根据当地实际,选择近几年发病普遍轻的水稻品种。
2、播期及秧田选择。选择近年发病轻、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做秧田,并尽早铲除周边的杂草,破坏飞虱生息繁衍的环境,减少传毒飞虱的数量。
3、药剂拌种。药剂拌种是最关键的防控措施,因为拌种能防除飞虱的为害,从而杜绝了白背飞虱的传毒。拌种处理要求在种子催芽露白后用60%高渗吡虫啉悬浮剂(高巧或优拌)10ml加0.5-1两水,再均匀拌1.5kg(以干种子计重)种子,放在阴凉处的薄膜上晾8-24小时药液全干后即可播种,不能放在水泥地上,不能暴晒。
4、因地制宜,抓好“治虱防矮”。主要技术措施是秧田移栽前三天用好送嫁药,早稻本田初期防治白背飞虱,减少1代白背飞虱带毒成虫的数量;6月上中旬白背飞虱若虫盛发期做好大面积飞虱防治,主要对象田为飞虱虫量较大的早稻田、一季稻秧田。6月下旬至7月初,3代白背飞虱低龄若虫盛发期,对所有重病区早稻用药普防1~2次,努力压低白背飞虱在迁移到晚稻秧田和大田初期前的虫口基数。要强化中、晚稻秧田和大田初期防治,在中、晚稻秧田第1片真叶展开后至6叶期及本田苗期,着重安排好飞虱防治。
5、合理选用农药。对1、2代应选用长持效药剂,对3代飞虱及秧苗期飞虱防治应选用速效性药剂防治。要用足药剂量及药液量,确保防治效果。
水稻茎杆部有白色瘤状突起,习惯称为“蜡白条”突起
水稻植株明显矮缩,拔节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