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县动态

关于落实全省中晚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紧急会议情况的汇报

2012-08-23 来源:益阳市植保植检站 作者:不详 【字体: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厅810日在长沙召开的“全省中晚稻病虫害防控工作紧急会议”精神,我市迅速行动,全面部署,狠抓落实,全力打好中晚稻病虫害防控硬仗,在今年上半年病虫防控工作的基础上,会后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长沙会议后,我们迅速向局党组就中晚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进行了专题汇报,局党组非常重视,并迅速向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汇报,813日彭建忠副市长批示“请市农业局全面部署,加强病虫监测,组织专家会商,制定控防方案,及时预警预报,加强防治指导,组织督查落实,力争将病虫危害降到最小程度”,并以益阳市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防治指挥部指挥长身份签发益生字[2012]2号“关于切实加强中晚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的文件,要求各地各部门把中晚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作为发展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措施来抓,加强组织领导,牢固树立“虫口夺粮”思想,落实好资金、人员和物资准备,做好抗大灾的各项准备。要明确责任分工,层层落实,充分发挥各级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防治指挥部的作用,绝不能因为监测预警不到位贻误最佳防治时机,绝不能因为防控措施不到位造成病虫害暴发成灾,绝不能因为阻截防控不到位导致疫情大面积扩散蔓延,努力把病虫害损失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对因工作不力造成严重损失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将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要按照市政府发布的《益阳市农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启动值班制度,做好应急防控响应准备,把稻飞虱、纹枯病、稻纵卷叶螟、螟虫、稻瘟病、稻曲病作为中晚稻重大病虫防治的主攻对象,特别是要吸取去年晚前期稻飞虱不重后期暴发的教训,要采取狠压当前基数,减轻后期压力的策略,抓住各病虫害发生防治适期和中晚稻破口抽穗关键时期搞好防治。

二、加强宣传造势,提高思想认识。

全市共召开各级病虫防治专题会议65次、制作电视专题节目7期、发送病虫情报和防治通知单40万份、发送手机短信近百万条、出动宣传车20台次,同时在益阳农业信息网公布相关信息,确保植保信息与技术入户率达90%以上,使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农民群众充分认清当前水稻病虫发生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防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加强监测预警,全力服务指导。

全市7个区县(市)植保站出动所有技术干部并发动乡镇农技人员及专业化服务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田间调查监测,通过系统调查和面上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准确把握病虫发生情况和动态,召开病虫防治专家会商会,确定病虫防控方案。全市集中在816日~20日对所有一季稻田和晚稻田主治稻飞虱、纹枯病、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兼治大螟等,一季稻田预防穗期病害,各区县(市)根据辖区内病虫发生情况和特点也分别发布病虫情报和防治通知单。同时,在病虫防治战役期间,农业部门明确分管局长为总责任人,植保站长和农技站长为区域技术责任人,组织安排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和乡镇农技人员要下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为农民解决病虫防治工作中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植保部门加强对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监管和服务,对重点服务组织或服务区域指派一名植保专业技术干部对接服务,帮助服务组织制定科学防控方案,把握最佳防治适期,并充分发挥其大面积重大生物灾害应急服务能力,切实提高病虫防治的效率和效果,实现控害增收、绿色安全的目标。

四、加强检查督导,确保防控效果。

为确保病虫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有效控制水稻病虫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灾害损失,益阳市农业局成立水稻病虫防治督查小组加强水稻病虫防治工作督查,由副局长黄寅虎带队于81517日在桃江县、赫山区和资阳区当前中晚稻病虫防控工作进行了一次督查和指导,确保了全市病虫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本次病虫防治战役的效果。

五、加强农药监管,确保防控质量。

一是明确农业植物保护机构发布病虫情报的唯一合法性和权威性,对违法行为依据《湖南省植物保护条例》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二是农业执法部门加强与工商、质监等部门协作,加大农药市场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和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确保用药质量和效果;三是植保部门推广使用先进高效低毒药剂,确保防治药剂的质量,坚持“用好药、少用药”的原则,杜绝氟虫腈等违禁农药和菊酯类农药的使用,实现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从防治情况看,目前全市已开展了化学防治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防治田稻飞虱虫量已降到每百蔸100头以下,纹枯病抑制了蔓延和扩展,纵卷叶螟、二化螟虫量也明显减少,病虫为害整体得到有效扼制。但随新一波纵卷叶螟成虫高峰及稻飞虱、纵枯病、稻曲病的再发生和再猖獗,后期的防控形势仍十分严峻,我们将继续努力,确保全市中晚稻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确保不出现连片5亩以上的成灾,确保不出现农药中毒事故,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