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6 | 来源:桃源县植保植检站 | 作者:不详 | 【字体:大 中 小】 | ![]() |
桃源县植保植检站8月3-5日调查,漳江、深水港、热市等乡镇的部分中、晚稻上发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一般病丛率为3—5%,个别丘块病丛率高达30%以上。鉴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严峻发生态势,桃源县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乡镇紧急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尽可能减少损失。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普查力度。针对各乡镇中、晚稻生育期不一致,病情发生程度差异大的现实情况,要切实加大普查力度,发动乡镇农技人员和村、组干部大范围开展普查,尽快摸清发病实况,及时反馈信息,为分类指导防治提供依据。
二、强化技术措施,加大防控工作力度。一是对分蘖期发病株直接踩入泥中,再从健株上“掰蘖补苗”,加强肥水管理;二是对分蘖末期至孕穗期发病轻的病株及时拔除并集中烧毁或掩埋,减少毒源量;三是实施“治虱防矮”策略,全程搞好稻飞虱的防治,选用速效性药剂吡虫啉(高含量)与持效性药剂吡蚜酮、噻嗪酮等混合施用,亩有效成份要用足,并实行药剂轮换使用。
三、强化宣传指导,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各乡镇要从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政治高度,切实抓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工作,要通过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出动宣传车、张贴宣传图册等多种形式,向农民广泛宣传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防治信息,让群众正确认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掌握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水平,化解矛盾纠纷。各乡镇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导,对因工作不力造成水稻大面积成灾的乡镇与个人将从严追究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