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8 | 来源:永州市植保植检站 | 作者:不详 | 【字体:大 中 小】 | ![]() |
当前,我市早稻已陆续收割,中稻处于孕穗—抽穗期,晚稻处于秧苗—栽插期,也是多种病虫高发期。据各县区植保站7月13-16日调查,稻飞虱:全市中稻田平均百丛虫量599头,其中长翅90头、短翅9头、若虫500头,带卵株率19.3%,百株卵236粒;江永县中稻为1206头/百丛。各县区灯下虫量在7月9—12日有一迁入峰,预计三代若虫盛孵期在7月17—22日。稻纵卷叶螟:田间蛾、卵、幼虫并存,全市中稻田亩蛾量一般为100—2200头,加平为286头;其中江永县蛾量为2200头/亩。全市中稻亩平虫量2162头,祁阳县高达4500头;全市百株卵量13粒。各县区灯下7月9—12日有一蛾峰,预计三代幼虫盛孵期为7月16-20日。二化螟 据各县区近期调查,二代二化螟发育极不整齐,给防治带来较大难度。中稻二代二化螟平均枯鞘蔸率为6.2%,枯鞘株率为1.52%,枯心率为0.14%,残虫量513条/亩。纹枯病 中稻田已进入流行高峰期,全市平均病蔸率21.9%,平均病株率9.8%。稻瘟病:叶瘟在老病区和易感病品种区的中稻上已发生,全市发生4.9万亩,平均病蔸率12.98%,病株率8.4%,病叶率6%;苗瘟在道县的晚稻秧苗上已始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据各县区近日调查,全市中稻上发生面积为2.28万亩, 其中江华县1.3万亩,全市病蔸率3%,病株率1.09%。
水稻双抢期间农事较忙,也是病虫防治易被忽视的时期。因此,各县(区)植保站要加强田间调查,科学安排,搞好分类指导,切实抓好这一时期的病虫防治工作。
防治意见:
一、防治时间:7月17—22日。
二、防治对象:
中稻、一晚田:主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挑治稻瘟病(破口期、齐穗期各施药一次)。
晚稻秧田:在移栽前3—5天打好“送嫁药”,重点防治稻飞虱、稻蓟马,兼治卷叶螟、二化螟。
早稻收割田、晚稻移栽田:田间残虫量较大的要防治一次稻飞虱,以压低虫口基数,切实做好“治虱防矮”工作。
二、推荐药剂:
稻飞虱:选用吡蚜酮、噻嗪酮等药剂;
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蓟马:氯虫苯甲酰胺(康宽)、阿维·氟酰胺、阿维菌素、甲维盐、毒死蜱等药剂;
纹枯病:井冈·腊芽、枯草芽孢杆菌、戊唑醇、己唑醇、井冈霉素等;
稻瘟病:稻瘟灵、75%三环唑、75% 肟菌·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春雷霉素等。
施药时要兑足水量,每亩要施药液35—45kg,以保证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