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6 | 来源:桃江县植保植检站 | 作者:桃江县植保植检站 | 【字体:大 中 小】 | ![]() |
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控效果与病虫测报的准确性、病虫情报发布的时效性和采取的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其中,病虫情报的发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的发布方式与能否在最佳防治时期适时组织开展防控工作息息相关,甚至影响病虫防控工作成效。
桃江县是国家产粮大县,以水稻种植为主,常年种植双季稻72万亩次,种植一季稻17万亩次。受地形地貌、农业结构调整、农作物栽培制度变化、气候变化、病虫抗性等因素影响,病虫种类繁多,发生规律复杂,为害逐年加重。为确保粮食丰收,就必须加强水稻病虫害的防治。2017年,农业部提出了“到2020年农药零增长行动”,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环境保护的期望更高。因此,科学防控农业有害生物,提高防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对县级植保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形式下,精准测报,及时发布并广泛传播病虫情报信息尤为重要。
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国家信息化、农业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县级植保部门也充分认识到数字化预警在病虫防控工作中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和创新农作物病虫情报发布渠道和发布方式。特别是进入自媒体微信时代,种植户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病虫情报的发布应当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
1 桃江县病虫情报发布的主要方式及其优劣
现阶段我县病虫情报发布主要有纸质情报、可视化情报、村村通广播、手机短信、网络媒体情报、微信公众平台及其他补充方式等。发布方式丰富多样,保证了我县病虫情报发布的全方位覆盖。
1.1 纸质情报
目前,纸质情报还是我县主要的发布方式之一,每次防治战役都会印刷5万份左右,由工作人员送到各乡镇农业服务部门,再转送到各村组。纸质情报直观明了,可反复查看,还可以拿着情报到农药经销门店照单买药,特别是年龄大的农户更喜欢。各乡镇农业服务部门省去了再印刷的时间与费用,只需要将县里送到的情报转发给村、农户等,更愿意接受纸质情报。这种方式耗时费力,很难保证每户都送达,甚至部分偏远山区的村无法及时送到,入户率较低。
1.2 可视化情报
随着电视的普及,县植保部门开始与县电视台合作播出病虫情报。我县农户喜欢看县电视台的自办节目“桃江乡村”与“桃江新闻”,病虫情报也安排在这两个节目中播出。可视化情报将发生什么病虫,怎样识别,什么时间打药,打什么药最好,以及怎样打药等关键问题通过电视画面向农户交待清楚。我县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购置了视频采编设备摄像机、非线性视频编辑软件等设备。视频采编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我县虽有设备,也安排了专人学习,但采集编辑质量离电视台播出还有一定差距,自行编辑视频节目很少。电视台播出需要在固定的时间观看,错过了时间、地点就很难收看,甚至偶尔会推迟播出。
1.3村村通广播
2015年开始,桃江县村村通广播工程全面完成,主要面向农村播出,2016年植保部门开始在村村通广播上发布情报。早期由播音员采用普通话播出,后期也由植保部门专业人员用本地方言录音后播出。2017年开始,每期情报都会在村村通播出,重要防治战役还会制作专题节目并滚动播出。据植保部门调查,由植保专业人士录音播出用户接收容易,收听率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病虫情报发布方式。目前有的村发展了村级插入式广播,村干部根据病虫情报文字版,以通知的方式,反复2-3次用当地语言播出。村村通广播制作简单,只需要广播部门带上录音设备录音,或者前往广播站录音。用户不需要安排专门的时间地点收听,时间限制较小。但受喇叭吵,覆盖不全,地理阻隔等影响,有许多地方听不到或者听不清楚。
1.4手机短信
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短信也开始在病虫情报发布中起作用。目前,我县农业部门建设有专门的短信平台,每次防治战役都会编辑病虫情报短信,并能够第一时间发送到用户手机上,受众2000人左右。
手机短信能够“一对一”直接准确地发送到接收者手机上,发布也十分灵活,只要病虫情报定稿就可群发,实现信息即时传递。同时,手机短信接收者还可以储存、反复阅读,也可以转发给他人,实现资源共享。手机短信涵盖了我县一些重要用户群体,包括种植大户、乡镇农技干部、合作社负责人、农资经销商、村负责人等。
手机短信每次只能有70个字,不能覆盖病虫情报的全部信息。种植大户每年变化大,乡镇村组干部也经常变化,难以及时更新目标用户。同时,信息时代信息量大,各种广告垃圾短信,导致部分用户屏蔽、拒绝接收这类型的信息,信息效能大大降低。
1.5 网络媒体情报
网络媒体情报主要是在网站上发布的情报,我县主要是在“桃江公众信息网”和“湖南植保植检信息网”上发布。网络媒体情报发布迅速,传递快捷,时效性强。病虫情报定稿后可在第一时间上传到网站,农业生产者通过浏览网页即可了解本地区当前病虫发生情况、防治时间、防治对象等信息。这种发布方式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传统信息传递的多个中间环节,使得预报发布和浏览达到同步。还可实现与兄弟县市间的信息交流、共享。但网络媒体情报需要用户经常浏览网页来主动获取情报信息,且需要电脑等浏览工具,我县基层农户年龄普遍偏大,收效甚微。
1.6 其他方式
主要是比较零散的宣传式的发布,比如我县农业部门的科技特派员下乡指导,统防统治合作社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技干部会议等,但组织困难、受众面窄、时效性差。
2 “桃江植保”微信公众平台在病虫情报发布中的应用
微信订阅号是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功能的微信公众平台,为媒体和个人提供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构建与读者之间更好的沟通与管理模式。订阅号申请门槛低,对内容限制较少。2016年,我们开通了“桃江植保”微信公众平台。该平台为桃江县植保植检站官方微信平台,通过了腾讯公司的认证,并授权笔者运行。
2.1 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优势
根据工作需要,我们设置了病虫情报和植保知识等板块,其中专门设置了子菜单“最新病虫情报”和自动回复菜单项“病虫情报”。每期病虫情报发布后第一时间在微信上做专题推送,并及时更新子菜单和自动回复菜单项内容。作为病虫情报新的发布方式,其具有诸多优点。
2.1.1 病虫情报编辑发布简单及时
已经建设完的微信公众号,其发布情报简单,只需要将定稿的病虫情报按照特定要求编辑好,就可以第一时间发布。跟传统的发布方式相比,节省时间,且用户接收信息及时。跟网络发布相比,用户不用去打开电脑再打开网页浏览情报信息内容。
2.1.2用户精准
微信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关注“桃江植保”的用户78%是益阳的(桃江属于益阳),男性占到83%。用户中大部分是农业工作者,包括种植大户、乡镇农技干部、合作社人员、农资经销商、杂志社工作人员等,64%的用户是通过扫描纸质病虫情报上的微信二维码关注。所以,用户群体精准。
2.1.3用户主动接受信息,可随时查看
微信公众平台一般为用户主动关注,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来关注相应的公众号并阅读其中的内容。跟商业类的公众平台相比,“桃江植保”微信公众平台为政府部门官方平台,没有广告等其他内容,版面整洁、内容简单、重点突出。公众平台一般为手机客户端,因此可随身携带,方便随时查阅信息,比如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下乡指导农户,具体的防治时间防治、对象可能记不清楚,则可以随时查看信息,指导农户开展病虫防治。比如在2017年7月21日至8月1日10天内,菜单项被点击21次,点击最多的是“最新病虫情报”,有8次,其次为“植保知识”,被点击5次。
2.1.4互动性强,可直接咨询相关问题
互联网时代具有信息的共享性,微信公众号的推出能够有效的拉近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让政府部门更好的服务群众,满足群众的需求。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服务功能,可在病虫情报信息后面直接评论、留言、咨询等,或者在会话框直接对话,运营者可及时回复相关问题,能够及时解决用户的部分问题。互动交流能够有效的帮助用户及时了解病虫信息,拉近群众与植保部门的距离,有效的提升政府服务群众的能力,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方式之一。
2.1.5可分享,二次传播
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的病虫情报信息,用户可以转发,分享到朋友圈,还可以转载。以2017年7月3日发布的“暴雨洪灾后严防病虫害爆发成灾”为例,统计了7月3日-7月9日的阅读数据,其中从朋友圈打开阅读474次,占比39%,分享转发126次,通过分享转发阅读占比43%,二次传播占比63%(详见表1,数据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官网),被收藏1次,被转载1次。可以看出病虫情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分享、二次传播较好,比较活跃,能引起用户共鸣。
从阅读时间上看,发布的第一天占比67%,后面每天的阅读量逐渐变小,但变化幅度不大。其中,每天的阅读时间段,则主要集中在早上6-8点,中午12-2点,晚上8-10点,符合一般的作息规律。
表1 “暴雨洪灾后严防病虫爆发成灾”阅读统计
2.1.6保存信息
微信公众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可以保存,跟其他类型的情报相比,可随时查询,并可统计、总结、分析用户需求。
2.2 微信公众平台的不足之处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的病虫情报发布方式,还处于摸索和改进之中,其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其特殊的用户群体和病虫情报编辑发布方式,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2.2.1公众平台自身功能的不足
作为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一对多的传播效果,但对推送消息有着数量的限制,订阅号每天仅可推送1次群发消息。这一限制严重削弱了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广度与效率。订阅号发送消息时用户无法收到即时消息提醒,也降低了传播的时效性。粉丝是微信公众平台的生存之本,微信公众平台只能单向地、被动地添加粉丝,需要粉丝主动关注与添加,不利于增加粉丝的数量。
2.2.2 需要专人编辑运营
微信公众平台功能强大,有其特殊的编排方式。以桃江县为例,目前,植保部门没有配备专业的运营人员,平时发布的信息比较少,主要是发布病虫情报。对于县级植保部门而言,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关工作经费也没有纳入财政预算。
2.2.3 病虫情报语言正式严肃
长期以来微信公众号的功能被定义为信息的单方发布者,植保部门部门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病虫情报都是属于严肃性的,比较正式,但是微信的用户多数是中青年人,他们关注微信公众号多数是出于自身需求,过于严肃呆板的病虫情报信息,许多年轻人不爱看也不愿意阅读,难以达到传递病虫情报信息的效果,也难以引起网友的互动。
2.2.4 受众较小
“桃江植保”微信公众平台开通以来,关注人数在不断增加,但受众还是比较小,主要有以下原因:作为病虫情报发布的一种补充方式,没有纳入植保部门的工作计划,更没有完整的运营方案;病虫情报针对的种植户等用户群体有些不会使用微信,甚至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内容比较专业,枯燥,更新不及时,吸引力不足;用户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病虫情报信息,不愿意接受新的方式。
2.3 微信公众平台优化对策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媒体,目前在病虫情报发布中运用较少,传播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根据冀芳、张夏恒的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效果各项指标分级理论(表2),提升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效果,需要重点公众号名称(账号)、聚焦粉丝、发布内容与传播方式四大因素,尤其需要关注粉丝的依赖性与传播的互动性。
表2 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效果各项指标及分值[7]
作为县级植保部门,一般工作人员可以兼职运营公众平台,平时多安排时间学习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查阅资料,跟其他有经验的人学习,探索更好的编排方式。2017年,截止到9月8日,桃江共发布病虫情报12期,全部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均由笔者负责运营。
公众号名称需要突出重点,简单明了,最好通过腾讯的官方认证,比如“桃江植保”,主体信息为桃江县植保植检站,比个人名义注册的更具有权威性。板块设置也应突出重点,在植保领域,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发布病虫情报,可单独设置菜单项。
在用户方面,需要充分挖掘适用群体,特别是农业、植保部门的领导、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规模化经营的家庭农场等,他们是现代农业的主体,也能够接受新鲜事物。优质的用户,活跃度高的忠实粉丝,才是提升传播效果的关键。
要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就应当在编排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适当做出改变,在政府公文和网络用语中做出平衡。当前微信的使用人群年轻人居多,公文式的微信文章,难以引发年轻群体的兴趣。因此,在病虫情报语言的组织方面,可以试着用些网络化的用语,对于用户而言,重点关注的是什么时间防治、防治哪些对象、如何防治,那么在其他内容方面可以稍微做些改变。标题可以写得简短有吸引力,当前病虫发生情况介绍可以幽默点,比如“暴雨洪灾后严防病虫爆发成灾”,洪灾后本身病虫可能发生更严重,突出洪灾,用户更愿意阅读并转发、传播信息。
根据用户使用微信查看病虫情报的时间分析,在中午时间发送效果会更好。可以在工作时间编辑好需要发布的情报信息,等到中午再发布,这样可以在用户使用微信的时候第一时间看到情报信息。如果时间上错过,导致病虫情报信息排在其他订阅号发布的内容的后面,可能被用户直接忽略。
在提升病虫情报的传播效果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统计数据分析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使用轨迹、讨论内容、关注重点等数据,有利于把握用户的行为、动机与喜好。由此可以针对用户需求,提供更乐于接受的病虫情报信息,增加信息传播的时效与价值,从而增加优质用户数量,提升传播效果。
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的病虫情报信息,还应保持和用户的互动,及时答复用户的留言咨询等问题,增强用户的粘性。
3 总结
病虫情报的发布方式在不断的变化、丰富和完善,各种方式各有优点和不足之处。目前,桃江还是以纸质情报为主,多种方式并存的综合发布方式。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布方式,充分展示了其优势,增加了多样性,但仍需要不断的去探索、总结和优化,提升其在病虫情报发布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不断提升植保部门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发布方式还会不断的变化,传统的发布方式会慢慢的退居次要地位,新兴的发布方式会逐渐上升到更重要的地位。作为植保工作者,改变工作方式,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也是我们重要的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