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 |
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2024年04月12日 |
4月8日,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召集各区县(市)的测报人员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就2024年全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进行会商。与会专家参考了历年病虫发生的数据,并结合当前冬后病虫基数、作物布局、耕作栽培方式及气象条件等多重因素进行了综合考量。预计今年水稻病虫害整体呈现偏重发生态势(4级),其中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预计偏重发生(4级);纹枯病预计中等发生(3级);稻瘟病、稻曲病预计偏轻发生(2级);稻秆潜蝇在宁乡地区预计偏轻发生(2级);稻水象甲预计偏轻发生(2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有潜在流行风险;水稻根结线虫病发生呈上升态势。此外,玉米病虫害预计中等发生(3级),主要包括草地贪夜蛾中等发生(3级);玉米螟偏轻发生(2级);玉米纹枯病预计偏轻发生(2级)。蔬菜病虫害预计中等发生(3级),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粉虱、瓜类实蝇、蓟马、菜青虫、菜蚜、豇豆荚螟、瓜绢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黄曲条跳甲、霜霉病、疫病、软腐病、炭疽病等。
一、水稻病虫
(一)发生预测
1.“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207万亩次;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197.1万亩次。
2.二化螟。偏重发生(4级),局部大发生,四代二化螟局部严重发生,发生面积 207.6万亩次。
3.纹枯病。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141.7万亩次。
4.稻瘟病。偏轻发生(2级),在敏感生育期遇合适天气将偏重发生。在感病品种种植区,山区、老病区等小气候适宜区上易发生流行,发生面积6.7万亩次。
5.稻曲病。偏轻发生(2级),主要在中、晚稻上发生,若感病品种(组合)破口期遇适温多雨天气有可能大流行,发生面积13.2万亩次。
6.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零星发生。如白背飞虱迁入高峰与水稻敏感生育期吻合,且白背飞虱带毒率偏高,则有流行风险。
7.稻水象甲。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40.1万亩次。
8.稻秆潜蝇。宁乡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18万亩次。
9.水稻根结线虫病。望城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
10.其它病虫。恶苗病、立枯病、绵腐病、稻蓟马在秧田上有一定危害。稻螟蛉、稻象甲、粘虫、稻胡麻叶斑病、赤斑黑沫蝉等病虫轻发生。
(二)预测依据
1.病虫基数。二化螟:据区县(市)冬后基数调查,二化螟有效虫源田面积242.16万亩,各县市区平均每亩有活虫一般为2577-9946.3头,全市加权亩平活虫5914.5头,其中望城亩平活虫9946.3头,浏阳最高丘达40020头/亩。虽然实行了低茬收割或翻耕种植油菜等农艺措施的田块虫量较低,但我市越冬代有效虫源面积仍较大,特别是头年种植晚稻的田块越冬代二化螟虫量明显较多。各类型田中以板田基数最高,全市加权亩平活虫7001.56头,翻耕田、绿肥田、春季作物田的基数分别为136.22头、2426.28头、1818.47头。受去冬今春两次低温雨雪天气影响,二化螟的死亡率为4.5%。大螟:全市有效虫源田面积为95.4万亩,冬后宁乡加权亩平活虫量 133 头。纹枯病:有效菌源田面积142.2万亩,田间菌核逐年减少,各县市区一般每亩菌核量0.4-7.6万粒,全市加权平均为4.27万粒。稻瘟病:菌源面积逐年减少,有效菌源田面积3.2万亩,具备病害流行的菌源基数。水稻根结线虫病:望城前期取样调查,抽取5个样品中均发现有线虫,线虫基数达366.7~966.7条/100毫升土,基数是去年的2倍。
2.品种布局因素。我市水稻种子来源多、乱、杂,种子质量差,大多数品种抗性弱,部分当家品种抗性下降,稻瘟病流行风险大大增加。主要感病品种有中安2号、中嘉早17、中早39、潭两优215、湘早籼24号、湘早籼45号、湘早籼32号、湘晚籼13号、黄华占、泰优398,稻瘟病及稻曲病感病品种面积较大,若遇不利气候,可能发生较重。
3.耕作栽培因素。一是水稻机收面积大,机收田留桩高,增加了二化螟及纹枯病等病虫害的越冬基数;水稻根结线虫主要借水流、肥料、农具及农事活动传播,近年收割机跨区作业面积大,导致传播几率增大。二是单、双季稻混栽,且栽插期长,生育期不整齐,且再生稻面积有所增加,导致桥梁田多,有利于水稻病虫辗转为害;此外,一些高产栽培措施和部分农户偏施、迟施氮肥等种植习惯,使水稻生长量大、密度高、田间郁蔽度大,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害虫增殖及病害发生流行。三是秸秆禁烧等耕作措施虽有利于改善当地空气质量,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但同时也有利于虫源、菌源基数的累积,加重当地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四是全市今年早稻生产启动早,冬闲田和板田翻耕比例大,翻耕深水灭虫灭蛹措施落实面积较大,一定程度上压低了二化螟虫口基数。
4.人为因素。一是政策推动,早稻有一定规模的集中育秧,统一消毒浸种催芽,使用这一部分秧苗的水稻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生几率减少。二是部分散户多年未种植早稻,管理水平不高,没有对早稻进行浸种消毒处理,或是消毒药剂未按标准执行,提高了水稻稻瘟病、恶苗病的发生风险。三是推广实施中、晚稻育秧药剂拌种技术的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四是植保无人机施药在高温干旱、药液量不足、水压不够的情况下,对稻飞虱、二化螟等茎基部病虫害防治效果欠佳。五是部分大户从经济角度考虑对早稻病虫害防控意愿不高,不按病虫情报建议的防治适期防治。同时没有防治四代二化螟的习惯,导致越冬代害虫残存基数大。
5.气象条件。据长沙市气象局发布的长沙市2024年汛期(4-9 月)气候趋势预测:“4~9月份总降水量偏多1~2 成。其中4~6月降水量偏多,7~9月正常略偏少” 。“雨水集中期出现在5月中下旬、6 月中旬至7月上旬”,将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和早稻穗期病害的发生流行;“在雨水相对集中期内,可能发生较严重洪涝”, 局部低洼稻区、消毒不彻底的种植区域可能发生细菌性病害,同时需重视稻纵卷叶螟的大规模迁入为害;“雨季结束后有阶段性气象干旱发生”,将不利于开展防治。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病虫害的发育进度,导致病虫害发生形势更加复杂,四代二化螟在我市局部地区危害严重。
二、玉米病虫
(一)发生预测
草地贪夜蛾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1.48万亩次;玉米螟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7.6万亩次;玉米蚜虫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1.6万亩次;粘虫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0.85万亩次;玉米纹枯病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4.97万亩;玉米大、小斑病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分别为1.02、1.05万亩。
(二)预测依据
1.病虫基数。据冬后调查,全市暂未查到草地贪夜蛾本地活虫,高空灯和性诱均暂时未诱到成虫。根据近几年来为害发生规律,春玉米草地贪夜蛾发生轻,夏玉米和秋玉米发生较重,一旦发生田间防治压力较大。
2.耕作栽培因素。我市玉米种植区域分散,播种期、生育期不一,山丘区连作和“插花”种植现象普遍,桥梁地块多,且散户对玉米病虫害防治较少,有利于病虫害种群持续积累和辗转为害。
3.气象条件。4—5月温湿度总体适宜玉米螟等害虫发生;雨水集中期出现在5月中下旬、6 月中旬至7月上旬,有利于草地贪夜蛾迁入发生为害,适温高湿气象条件有利于玉米纹枯病、大小斑病等病害发生流行。
三、蔬菜病虫
(一)发生预测
设施蔬菜粉虱偏重发生,发生面积7.2万亩次;瓜类实蝇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9.6万亩次;菜青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2.1万亩次;菜蚜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8.8万亩次;斜纹夜蛾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2.7万亩次;小菜蛾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9.5万亩次;黄曲条跳甲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6万亩次;豇豆荚螟偏轻发生,发生面积5.1万亩次;烟青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7.5万亩次;十字花科霜霉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3.4万亩;蔬菜疫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7.2万亩; 辣椒炭疽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74万亩;白菜软腐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7.9万亩;小地老虎在苗期发生较重,瓜绢螟、甜菜夜蛾、辣椒病毒病等偏轻发生。
(二)预测依据
1.蔬菜大棚粉虱发生严重。据望城调查,越冬辣椒成株期虫量平均500头/株以上,苗期辣椒平均5头/株以上,具备大发生条件。
2.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大,且蔬菜品种多,一年多茬,播期不一,插花、连作、套种等现象普遍,有利于害虫增殖危害和病害流行。
3.全市蔬菜以分散种植为主,且病虫害种类多,而防治难以统一,随意性大,防治效果不佳,有利于蔬菜病虫害发生。
四、茶叶病虫害
茶叶主要病虫害有茶角胸叶甲、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茶毛虫、炭疽病、云纹叶枯病、轮纹斑病等,虫害重于病害。
据望城越冬基数调查,今年3月27日基数调查,茶角胸叶甲虫口基数平均为390头/m2,最高1300头/m2,较2022年上升88.1%,预计今年茶角胸叶甲偏轻发生。
公益提示:
1、积极参与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2、按照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方法剂量和安全间隔期等使用农药。
3、科学合理轮换用药,延缓病虫害抗药性产生。
4、病虫防治有问题,找“湖南植保”App专家在线诊断。
下载App专家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