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期 | |
洞口县植保植检站 | 2025年08月12日 |
当前我县晚稻处于分蘖盛期,二代二化螟正羽化、产卵,呈大发生态势,稻飞虱呈中等偏重发生态势,各乡镇(街道、管理区)须高度重视,加强指导,各种植户、统防统治组织根据田间病虫情况及时做好防治,确保晚稻丰收。
一、发生实况
我站近期到竹市、花园、花古、雪峰、毓兰等乡镇(街道)调查:①二化螟: 晚稻田枯鞘蔸率0.1-4.6%,枯鞘株率0.1-1.8%。与去年同期相比,枯鞘蔸率、枯鞘株率有所降低,据毓兰监测点、智能测报点灯下数据显示,二代二化螟蛾量从8月2日开始增多,与去年相比,羽化始盛期比去年迟5-7天,单灯诱蛾量比去年少,结合发育进度推算,预计羽化高峰8月9-16日,卵孵高峰期8月17—25日。现中稻田间残虫量大,处于高龄幼虫至羽化期,会造成二代二化螟尾峰辗转危害晚稻;②稻飞虱:据智能测报点灯下数据显示:从8月1日起,诱虫量66-453只/晚,远高于前段单晚诱虫量;晚稻田间虫量89-956只/百蔸,略高于去年同期,预计中等偏重发生;③稻纵卷叶螟:晚稻田蛾量20-748只/亩,卵量15-745粒/百蔸,略低于去年同期,预计中等发生;④其他病虫害: 稻杆潜蝇局部田块发生较重,稻水象甲零星发生,纹枯病在晚稻早插一类苗已见病,叶瘟在感病品种上零星发生,白叶枯病晚稻田间零星发生。
二、防治时间:
8月17—25日(视田间情况可调整)。药后5-7天左右视田间病虫情况再补治一次。
三、防治对象:
晚稻及一季晚稻。主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兼治稻杆潜蝇、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发生区)。
四、防治药剂:
①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杆潜蝇:20%乙多·甲氧虫、10%四氯虫酰胺、16%甲维·茚虫威、10%溴氰虫酰胺、10%阿维·甲氧虫酰肼、6%阿维·氯苯等,虫口密度较低的可选用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80亿孢子/克以上)、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100亿孢子/毫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获得登记的微生物药剂防治。
②防治稻飞虱:10%三氟苯嘧啶、70%呋虫胺·吡蚜酮、80%烯啶·吡蚜酮、50%吡蚜酮·噻虫嗪、50%烯啶虫胺、50%吡蚜酮•异丙威等;
③防治稻瘟病、纹枯病:35%戊唑醇·吡唑醚菌酯、12.5%氟环唑、25%嘧菌酯、75%肟菌·戊唑醇、32.5%苯甲·嘧菌酯、40%春雷·三环唑、己唑醇、戊唑醇、枯草芽孢杆菌(1000亿芽孢/克以上)等。
④、防治白叶枯病:20%噻菌酮+2%春雷霉素或20%噻唑锌+50%氯溴异氰尿酸。
五、注意事项
1、高温天气,注意施药安全,晴天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5点后施药,田间保持浅水层。
2、以上推荐药剂注意交替轮换使用,选择持效性和速效性药剂相结合,注意增加氟铃脲等杀卵剂,以提高防治效果。
3、注意迟熟中稻挑治稻飞虱,稻飞虱百蔸虫量达1000头以上的应立即防治,并及时检查补防,严防穿顶倒伏!
4、在白叶枯病发生区,水稻收割后,注意销毁带病稻草和田间杂草,消除减少翌年的初侵染源。
公益提示
1、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2、科学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科学合理轮换用药,延缓病虫害抗药性产生。
3、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守好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