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期 | |
溆浦县植保植检站 | 2025年08月25日 |
油菜根肿病是由芸苔根肿菌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油菜的根部,俗称油菜上的“癌症”。近年来随着气温逐渐上升、病菌残留增多及土壤酸化程度加重、耕作条件的变化、不合理灌溉等因素影响,油菜根肿病呈逐年加重趋势,已上升为当前十字花科作物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油菜播种即将开始,目前正处高温干旱天气,如果田间用水不当,将势必造成油菜根肿病大发生。为切实抓好油菜根肿病防控工作,要提前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降低菌源基数、增强植株抗性”等预防措施,减轻油菜根肿病发生。
一、农业预防措施
1. 严格轮作倒茬: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豆类)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连作或与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邻作,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积累。
2. 选用抗病品种:优先种植经审定的抗病品种(如华油杂62R、华油杂115R、华油杂5R、中油杂636R等),播种前筛选饱满无病种子,降低感病风险。并建议移栽油菜适当推迟播期,避免高温时段播种,直播油菜在9月15日以后(中秋节后),减轻病害发生。
3. 优化栽培管理: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避免低洼积水(根肿菌喜高湿环境);若地块易涝,需提前开挖排水沟,做到雨停田干。采用“高畦栽培”,畦高不低于20厘米,增强田间透气性,减少病原菌侵染根系的机会。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避免过量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如每亩施过磷酸钙30公斤、氯化钾15公斤),提升植株抗病能力。培育壮苗,推广育苗移栽,5叶期后移栽是防治根肿病较有效的措施。
二、土壤处理措施
1. 土壤消毒:播种或移栽前,针对重病田块,每亩用50%氟啶胺悬浮剂200-300毫升,兑水50-60公斤后均匀喷淋土壤表面,或拌细土30公斤撒施,翻耕入土(深度15-20厘米),杀灭土壤中残留病原菌。
2. 调节土壤酸碱度:根肿菌适宜在酸性土壤(pH<6.5)中繁殖,可在播种前每亩撒施生石灰50-100公斤,调节土壤pH至7.0-7.5,抑制病原菌活性;生石灰需提前撒施,与土壤混合均匀后静置7-10天再播种。
三、种苗处理措施
1. 种子消毒:播种前,将种子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期间不断搅拌,避免烫伤种子),捞出后晾干播种;或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晾干后播种,预防种子带菌。
2. 移栽苗消毒:移栽前,将幼苗根系浸泡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中15-20分钟,捞出后带药移栽,减少幼苗带菌传入田间的风险。
四、田间监测与早期防控
1. 定期巡查:油菜出苗后至成熟期,每7-10天巡查一次田间,重点观察植株是否出现“生长迟缓、叶片发黄、萎蔫(晴天明显,阴天恢复)”等症状,若发现可疑植株,及时挖取根系检查是否有肿瘤。
2. 病株处理:发现病株后,立即连根带土拔除,带出田间集中烧毁或深埋(深度不低于50厘米,且远离农田),避免病原菌扩散;病株拔除后,在病穴及周围1米范围内撒施生石灰或浇灌50%氟啶胺悬浮剂800倍液,消毒土壤。
3、早期防控:发病初期可用下列药剂淋浇和喷雾,可选用50%氟啶胺和50%氰霜唑悬浮剂联合使用,加1%吲哚丁酸喷雾防治;也可用该药剂灌根,每株不少于0.1升药剂。
五、清洁田园与阻断传播
1. 清理残体:油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留的病株根系、枯枝落叶,避免残体在田间腐烂,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越冬基数。
2. 阻断传播途径:田间作业(耕地、移栽、施肥)时,避免携带病田土壤到无病田;农机具、农事工具(锄头、铁锹等)在病田使用后,需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75%酒精或5%次氯酸钠溶液擦拭消毒,防止交叉传播。
特别提示:在防治柑橘其他病虫害时,注意添加吡虫啉、吡蚜酮、啶虫脒、烯啶·吡蚜酮、吡蚜酮·噻虫胺等内吸型药剂兼治柑橘木虱。
公益提示:
1、科学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2、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守好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