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期
洞口县植保植检站 2025年09月01日

落实预防措施 强化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控

根肿病是由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侵染引起的,油菜根肿病主要危害根部,引起根部肿大,植株矮化,肿瘤主要发生在主根上,侧根上较少,呈不规则畸形,发病初期出现萎蔫现象,早晚可恢复,叶片无光泽,继而叶色灰绿直至死亡。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0年以上。我县石江江洲村、江潭村、岩山镇青桥等地已局部发生,由于病菌可借流水、土壤及农事操作等传播,加上土壤酸化程度加重等原因,病害发生面积和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为抓好油菜根肿病防控工作,各乡镇、街道(管理区)要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和指导农户分区科学用种,各种植户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附油菜根肿病症状图)

一、科学选用抗病品种,实行分区布局。选择抗(耐)根肿病品种是防控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选用抗性良好的品种,如:秦优DK4(今年我县主推品种)、华油杂62R、华油杂115R、垦油杂741R、中油杂636R等,构建防控屏障,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率和土壤菌源基数。

二、实行休耕轮作。发病严重的油菜田,要实行4-5年的轮作,在轮作的年限内不能种植油菜、白菜、萝卜等易感该病的十字花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三、推广育苗移栽,加强田间处理。选择无病害地块作为苗床,培育壮苗,5叶期后移栽。病区油菜在移栽或直播前3周亩施15公斤石灰氮(需相应减少其他氮肥用量),或亩施生石灰75-100公斤(根据土壤酸化程度调整),再进行旋耕开厢,调节土壤酸碱度(将土壤pH调节至7.2左右);注意开沟排水,避免田水浸灌,降低土壤湿度;发现病株,病株应及时拔除并移出田外集中销毁,并用生石灰进行撒窝消毒,严防病菌蔓延危害;对发生为害的田块用尿素加生根粉兑水浇施,以补充营养增加发根减轻为害,注意氮、磷、钾合理施用,勿偏施、过量施用氮肥。

四、化学防治。

种子处理:使用15%恶霉灵600倍液浸种30分钟,捞出洗净后播种;或用50%氟啶胺拌种;或用15%氟啶胺包衣悬浮剂,包衣比为 1:100-1:50 条件下处理种子。

油菜大田:发病初期可选用50%氰霜唑+50%氟啶胺悬浮剂+1%吲哚丁酸喷雾或者淋蔸,每株灌药量不少于0.1升,确保药液渗透至根部,隔7-10天再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公益提示

1、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2、科学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科学合理轮换用药,延缓病虫害抗药性产生。

3、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守好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第一关。

附:油菜根肿病症状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