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期 | |
石门县植保植检站 | 2025年09月02日 |
油菜根肿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根部,俗称油菜上的“癌症”,发病田块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甚至绝收。近年来随着耕作条件、栽培方式变化,土壤酸化加重及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油菜根肿病呈逐年加重趋势,已上升为油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油菜根肿病重在预防,强化预防措施,抓好油菜根肿病防控至关重要。
1、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是当前应对根肿病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手段,根据我省科研院所近年来的试验筛选结果,目前主要有沣油730R、沣油737R、邡油135R、中油杂636R、圣光165R、华油杂5R、华油杂62R、华油杂115R等抗根肿病品种(仅供参考)。
2、适当推迟播期。油菜根肿病发病适宜温度为18~28℃,适时晚播,气温降低可抑制根肿菌休眠孢子的萌发和侵染,以此避开油菜苗期根肿病的高发期,达到减轻病害的目的。
3、严格轮作倒茬。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豆类)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连作或与甘蓝、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邻作,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积累。
4、无病壮苗移栽。在无病区培育壮苗,适时移栽,可减轻根肿菌对油菜根系的侵染,降低根肿病危害。
5、降低土壤湿度。深开三沟(厢沟、腰沟、围沟),雨季前后确保排水畅通,降低田间湿度;高垄栽培,采用深耕起垄方式种植油菜,提高田间土壤通透性,减轻病害发生。
6、土壤消毒调理。播种或移栽前,重病田块每亩用50%氟啶胺悬浮剂200-300毫升,兑水50-60公斤均匀喷淋土壤表面,或拌细土30公斤撒施,翻耕入土15-20厘米,杀灭土壤中残留病原菌;土壤pH高于7.2时,根肿病菌的活性和侵染能力受到显著抑制,可在油菜播种2-3周前,每亩撒施生石灰50-100公斤,翻耕入土15-20厘米,调节土壤pH至7.0-7.5,抑制病原菌活性。
7、及时科学用药。播种前,用50%氟啶胺进行拌种处理;田间发病初期,用50%氰霜唑或50%氟啶胺加1%吲哚丁酸喷雾防治,也可用该药剂灌根,每株不少于0.1升药剂。还可用尿素加生根粉兑水浇施,以补充营养,促发新根,减轻病害。
公益提示:
1、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科学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3、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守好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