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期
涟源市植保植检站 2025年09月04日

切实推进晚稻穗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当前本市晚稻正处于孕穗末期,田间病虫害发生态势严峻。为保障晚稻的产量与质量,现将相关情况及防治意见报告如下:​

一、病虫害发生实况​

依据8月21日至9月3日期间,本测报站工作人员于桥头河、龙塘、杨市等地开展系统监测与调查所获结果,晚稻田间病虫害情况较为严峻,多种病虫害并发,且危害程度呈持续加重趋势。

虫情监测系统显示:​

二化螟8月19日蛾量为447只,蛾量高峰出现在8月 16-24日;纵卷叶螟8月24日蛾量为43只,蛾量高峰在8月20-28日;稻飞虱 8月19日蛾量为102只,蛾量高峰处于8月17-21日。​

在此期间,测报人员通过持续监测发现,晚稻田中各类病虫害相互交织,严重威胁晚稻生长,且危害程度呈加剧态势,需高度关注。

二化螟与稻纵卷叶螟:二者均呈现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部分田块出现枯心团,且存在转株为害的情况。其中,二化螟为害蔸率达16.1%,高丘为24%,平均每亩幼虫数量6480头,高丘的幼虫数量更是达到 9600头;稻纵卷叶螟平均每亩蛾量为476头,高丘为1072头;卷叶率为2%,高丘3.2%;平均每亩幼虫数量为5880头,高丘为9600头。

稻飞虱:田间平均每百蔸虫量为 860只,高丘为1120只。​

纹枯病:晚稻田已进入流行高峰期,平均病蔸率为 9.5%,高丘20%;平均病株率为3%,高丘为8.4%;平均病指为0.2,高丘1.9。​

其他病害:稻瘟病在杨市、湖泉等局部区域病蔸率为 11.2%,高丘24%,穗颈稻瘟在稻瘟病老病区与易感品种中具有大发生条件。若抽穗期遭遇雨水天气,稻曲病有高发风险。​

插花田中的一季稻已开始大面积收割,各类害虫转移至晚稻上继续为害,加之迁飞性害虫回迁,晚稻田间病虫为害将日益加重。各乡镇需高度重视,加强田间调查,指导农户适时开展 “一喷多促” 工作。​

二、防治适期及防治对象​

防治时间:9月7日—14日。​

防治对象:全市晚稻田,主要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预防穗颈瘟、稻曲病。​

三、推荐药剂​

针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可选用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铃脲、茚虫威、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甲维・茚虫威、苏云金杆菌等药剂。​

针对稻飞虱:优先选用三氟苯嘧啶、呋虫胺、80%烯啶吡蚜酮、氟啶虫胺腈等高效低风险的化学药剂。合理选用吡蚜酮,避免使用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嗪的低含量复配制剂。​ 针对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选用苯甲・丙环唑、吡唑・醚菌酯、己唑醇、肟菌・戊唑醇、春雷・三环唑、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

同时,穗期提倡 “一喷多促”,可喷施叶面肥或谷粒饱;药剂需现配现用,并注意轮换使用;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有浅水层。

 

四、公益提示​

1、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科学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3、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守好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第一关。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