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期 | |
邵东市植保植检站 | 2025年09月04日 |
一、病虫发生实况
1、二化螟
测报灯8月15-31日共诱到二化螟蛾31572只,去年是2624只,今年的诱虫量是去年的12.0倍。测报灯下8月19-24日出现一大蛾峰,高峰日(8月23日)蛾量为3728头,预计其孵化高峰期为8月27日至9月1日。9月2-3日面上调查,晚稻平均枯鞘株率3.8%,高丘达18.9%,田间二化螟蛾、卵、幼虫并存,世代重叠明显。中稻田的二化螟蛾陆续迁往晚稻田,加之部分晚稻田上次防效较差,枯心较多,造成晚稻后期二化螟虫源基数大。另据9月1日二化螟发育进度调查:二龄幼虫占3.9%、三龄占22.0%、四龄占37.3%、五龄占24.5%、六龄占9.8%、预蛹占2.9%。预测第四代二化螟孵化高峰为9月20-29日。
2、稻飞虱
9月2-3日面上调查,晚稻稻飞虱总虫口310只/百蔸(50-1060),较去年9月3日的345只/百蔸减少10.1%;成虫47只/百蔸,较去年同期的60只/百蔸减少21.7%;短成14只/百蔸,较去年同期的18只/百蔸减少22.2%。
3、稻纵卷叶螟
观察区晚稻田系统赶蛾情况表
日期
(月/日) 蛾量(只/亩) 日期
(月/日) 蛾量(只/亩)
平均 幅度 平均 幅度
8/22 422 133-733 8/30 183 67-333
8/24 222 67-400 9/1 211 100-367
8/26 133 0-333 9/3 122 33-233
8/28 117 0-233
系统赶蛾8月22日后没有出现明显的蛾峰,田间平均蛾量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9月2-3日面上调查,晚稻田亩平蛾量154只/亩(33-467),较去年同期的221只/亩减少30.3%,低龄幼虫量为25条/百蔸,较去年同期减少16.7%。
4、纹枯病
9月2-3日面上调查,晚稻纹枯病平均病蔸率16.2%(2.8-38.5%),较去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平均病株率5.5%(0.5-15.6%),较去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
5、稻瘟病
晚稻田少部分感病品种已发现稻叶瘟。
二、防治部署
1、防治时间:①9月9-14日,先破口的田先防治。施药后7天及时检查防效,对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基数大、防效差的要及时补治。
2、防治对象:主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兼治大螟和穗期其它病虫。
3、对口农药:
①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单用15.5%甲维·氯虫苯或22%甲氧肼·氯虫苯或选30%氯虫苯甲酰胺(克胜)与24%甲氧虫酰肼或15%多杀·茚虫威(克胜)或(15%以上)甲维·茚虫威加虱螨脲。②防治稻飞虱:选用10%三氟苯嘧啶或50%吡蚜酮或70%吡蚜·呋虫胺或80%烯啶·吡蚜酮或50%烯啶·噻虫嗪等。③防治纹枯病、稻曲病:选用30%苯甲·丙环唑或32.5%苯甲·嘧菌酯(克胜)或30%肟菌.戊唑醇等。④防治稻瘟病:预防选用75%三环唑或30%三环·己唑醇,预防、治疗选用9%吡唑醚菌酯或40%稻瘟灵·氟环唑等。⑤防治细菌性病害:选用33.5%喹啉铜或噻菌铜或50%氯溴异氰尿酸加2%春雷霉素或中生菌素等。
三、注意事项:
1、老稻瘟病区和感病品种破口期注意施用预防药,发生叶瘟田施用治疗药吡唑醚菌酯或40%稻瘟灵·氟环唑等,齐穗期再防治一次;另外破口期还需注意预防稻曲病。
2、防治时加增效剂可减轻雨水冲刷,提高防治效果。未加增效剂且施药后6小时内遇中等以上降雨应及时补治。
3、上次二化螟防治效果较差的田应适当加大用药量。
4、施药时,田间需保持浅水层。
公益提示:
1、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守好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第一关。
3、按照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方法剂量和安全间隔期等使用农药。
4、科学合理轮换用药,延缓病虫害抗药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