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植保战线上的“花木兰”

2014-01-29 来源:人民网 作者:不详 【字体:

26年来,她始终坚守在平凡的工作一线,兢兢业业,把人生最美丽的青春奉献给南谯植保事业。她平均每年为南谯区挽回粮食产量2万吨左右,减少经济损失达4千万元,被南谯区广大农民亲切地称为庄稼保护神,滁州市农委公认的水稻病虫测报专家、安徽省植保战线上的花木兰。她多次被评为全区优秀党员、先进个人。在2013年的南谯区首届最美人物评选活动中,她再次被评为全区最美农技员。她就是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植保站副站长金清。

1988年,年仅20岁的金清从安庆农校毕业便被分配到滁州市三官乡农技站,从事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玉米的病虫测报工作。这一干就是10个春秋。辛勤的汗水与严谨的工作作风把金清历练成为经验丰富的农技专家,有着对该区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全面深刻认识和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精准的独到见解,病虫测报没有发生过一次错误。

1997年,金清调入南谯区植保站。一年后,独自开展全区水稻病虫测报。当时,面对30万亩水稻安全生产,23万农民的增收致富,金清感到任务艰巨而神圣。而部分乡镇农技站改革,部分同志转向经营,基层病虫测报工作愈发薄弱,数据常常不准,不能正确反映病虫危害的实际情况。怎么办?为获得精准测报数据,金清根据南谯区地块类型,确定花山、三官、担子为基层病虫测报点,亲自骑着自行车或搭乘公共汽车在三个点上每天往返查看、统计。这让南谯区植保站发布的病虫检测预报多年来保持零失误,并于1999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区域站

2003年夏天,天气炎热,金清在花山查验工作忘了时间,直到上午11点多才到马路边等车返城,可是没车。直等到下午3点钟,她才搭上一辆拉煤车,到家时她已经筋疲力尽了。丈夫心疼地说:何苦呢?”“我是农民的女儿,能测报出准确病虫害防治日期,再苦再累也值!金清坦言。

200687日,台风,暴雨。金清一如既往去担子测报点赶蛾子、数虫子。这天她测出百丛水稻是700多虫。但在三天后的810日,百丛水稻虫数竟然陡升至4000多。这还得了?金清第一时间向区农委主要领导汇报,建议立即召开病虫防治现场会。幸亏发现及时,发动防治动作快捷,消灭虫灾于萌芽状态。这一年南谯区水稻总产高于周边县(市)。

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基层测报站由最初的氰化钾测报灯到红外线杀虫灯,再到如今太阳能诱虫灯,工作安全性与预测准确性大大提高。但这仍然少不了农技员亲自下稻田一杆一杆赶蛾子,一只一只数虫子。金清笑说。

指导农户正确打药,做到有的放矢,既不马前炮,也不马后炮。为农民挽回更多不必要的损失。这是我们植保人真正价值所在、良心所在。金清真诚地说。(郑庆国 窦浩)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