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10-16 |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网 | 作者:不详 | 【字体:大 中 小】 | ![]() |
根据2013年全国植物保护重点工作计划,为进一步推进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研究加强农作物种苗检疫管理的工作措施,完善植物检疫员培训考试制度,全国农技中心于10月11-12日在北京组织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等有关单位的10名专家召开了农业植物疫情关键监测点评审暨农作物种苗检疫管理研讨会。
与会专家认真审阅了有关省(区、市)推荐的147个监测点材料,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100个农业植物疫情关键监测点,评审结果将于近期正式行文公布。会议还对加强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近年来农业部在沿边沿海设立了3000个农业植物疫情监测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监测点存在设施手段落后、人员培训不足、经费保障不到位等一些问题。通过评审100个农业植物疫情关键监测点,典型引路将带动其他疫情监测点的工作,希望主管部门继续完善监测点监督评价和考核机制,加大对农业植物疫情监测工作的支持力度,切实提升疫情监测阻截能力。
会议针对如何加强大宗粮食作物种子、经济作物类种子和苗木、南北繁制种基地检疫管理以及从国外引进种苗的检疫审批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认为,农作物种苗检疫管理是植物疫情管理的关键。在种苗生产环节,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作物种苗繁育基地,特别是南北繁基地的检疫管理,可借助海南省政府制定《南繁管理条例》的有利时机,强化对调入和调出种苗繁育基地种子的严格管理,保障基地生产安全。在种苗调运环节,要有针对性的开展种苗植物检疫专项执法检查,进一步强化植物检疫证书编码规范,完善植物检疫计算机管理系统功能,方便执法机构和公众查询,大宗粮食作物种子可率先推行检疫标签制度。国外引进种苗环节,要采取可行措施减少大批量引种,建立主管机构认证隔离试种场所的机制,高风险的种苗全部隔离试种,组织有关专家开展引进种苗风险分析,为引种检疫审批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与会专家还针对植物检疫员考试大纲初稿进行了讨论,分别就各篇章节的设置、内容提出了意见,并指出在检疫性有害生物部分配上识别图片以更方便基层检疫员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