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8 | 来源:农民日报 | 作者:宋海峰 张天才 | 【字体:大 中 小】 | ![]() |
“今年的早稻抽穗整齐、有效穗多,肯定是个丰收年。”6月28日,在江西省湖口县文桥乡蔡家垅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乡农技站站长李直军指着200多亩翠绿的早稻喜上眉梢。这是在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植保部门实施绿色防控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自2011年至今年5月,鄱阳湖少“喝”8000多吨农药,平均每月少“喝”260多吨农药。
江西省农业生产每年要使用5万多吨农药,加上鄱阳湖周边人口膨胀、工业负荷过重,畜禽养殖粪便污染和农业污染,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带来不容忽视的压力。2011年,省植保部门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为目标,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38个县(市、区)开展“绿色植保农药减量推广行动”,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100余个,筛选出50多种高效安全农药,引导农民减少施药次数,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达4000万亩次。
通过绿色防控,减轻了因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的水、土、气等环境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量明显降低,质量稳步提高。江西省植保局副局长刘绍愈介绍说,今年1至5月,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9.4%;全省示范区化学农药用药年均减少2至3次,用量减少20%,病虫害防效提高10%,主要农作物减少防治成本20%,早、晚稻亩产比非示范区平均增加39.4公斤~76.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