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6-05 | 来源:农民日报 | 作者:不详 | 【字体:大 中 小】 | ![]() |
从种子播下去的那一刻起,一棵蔬菜就可能受到数百种病虫害的危害,如防治不当,势必会大量使用和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有问题……那么,让百姓放心的安全蔬菜究竟能否生产出来?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广蔬菜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目的就是依靠科技减少农药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为什么要实施全程绿色防控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就是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的行为。
全程绿色防控强调从播种到收获全生育期的保护,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通过植物检疫,杜绝种子携带检疫性有害生物;通过控制农业投入品质量、土壤消毒、棚室消毒,消除病虫藏身之所,清剿病虫等污染源头;通过健身栽培、选用耐抗性品种,提高作物自身抵抗力;通过蔬菜病虫监测预警,在病虫发生初期及时指导防治,提高防治效果;通过应用天敌昆虫、生物农药、理化诱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应用蔬菜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大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减轻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打造北京城的“放心菜园”,保卫首都“美丽家园”。
什么是蔬菜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体系
全程绿色防控充分遵循“源头控制、防重于治、综合调控”的绿色生态植保理念,重点推广蔬菜无病虫育苗、产前消毒预防、产中科学防控和产后残体无害化处理有机结合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发生、危害程度,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农药利用率,提高蔬菜质量安全。
无病虫育苗配套技术包括种苗植物检疫、苗棚消毒技术、两网覆盖技术等8项主要绿控技术;产前消毒预防技术包括棚室表面消毒和土壤消毒两项绿控技术,加强投入品的质量控制,例如有机肥中不应含有超标的农药、重金属残留;产中科学防控配套技术包括清除病残技术、两网覆盖技术、色板诱杀技术、天敌应用技术、生物农药应用技术等10项绿控技术;产后残体无害处理技术包括太阳能臭氧农业垃圾处理站、移动式臭氧农业垃圾处理装置或废旧棚膜高温密闭堆沤,对蔬菜残体随时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等技术。
北京签约首批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
从今年1月份开始,按照有一定面积规模,有较好基础设施条件,有专职技术人员,有相应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有较好带动引领作用“五有”选点原则,北京市共在7个区县筛选出14个基地签约成为北京市今年第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后续还将考察怀柔、密云、朝阳、海淀、丰台、门头沟等区县,今年计划建设20个示范基地,今后以每年新增10~15个的速度,到2020年北京市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可望达到100个。借助示范基地的规模优势和集中管理优势,将各种单项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高度集成和科学有效应用,集中展示绿控集成技术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优势,让绿色安全蔬菜生产看得见、摸得着;同时,以示范基地作为绿控技术推广的载体和窗口,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基地为起点,不断向外辐射,以点带面,连点成网,逐步带动北京地区的蔬菜安全生产。
如何考核与监督绿色防控示范基地
在示范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北京市继续实施“检打联动”行动,对农药产销单位、蔬菜生产基地的农药产品和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和农药残留检测,对于发现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质量不合格产品,坚决依法打击。北京市将对基地绿控技术的落实情况等进行不定期检查,并针对绿控示范基地增加蔬菜产品农药残留抽检力度,对出现不合格产品的基地,责令限期整改,同类问题连续出现3次以上的基地,立即退出绿控基地建设扶持范围。每年年底还将对各基地建设情况进行整体考核,考核合格、优秀的基地予以表扬,考核不合格者退出绿控基地建设扶持范围。检打联动和绿控基地考核结果将及时向社会通报。
目前,全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正处在起步阶段,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问题备受全国关注。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技术资源优势、体系推广优势,将在全市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内,实现三个100%,即蔬菜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使用率100%,绿色防控覆盖率100%,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100%。另外,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达到80%以上,化学农药用量减少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