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关于做好2013年全省农业工作的意见

2013-01-09 来源:湖南省农业厅 作者:不详 【字体:

湖南省农业厅

关于做好2013年全省农业工作的意见

 

湘农业发20131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的攻坚之年。全省农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以稳定提高粮食、生猪等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为重点,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积极开展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启动实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发展、长株潭现代农业发展、湘江流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继续抓好长沙县等六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贺家山原种场现代农业示范建设。探索不同区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现代粮食、生猪、蔬菜、棉麻丝、果茶、家禽、水产、油料、草畜、休闲10大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打造粮食、生猪、蔬菜、果茶、农机五大千亿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

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创新。依法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力争新增承包耕地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万户。积极引导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机耕机收等社会化服务。

支持垦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垦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支持垦区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强科技示范带动能力。抓好危房改造等民生工作。

二、毫不放松发展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粮食保障能力

进一步稳定扩大粮食面积。大力推进水稻扩双增面力争全省再增加双季稻100万亩以上。着力打造湘南丘岗旱地、湘西山地和湘中天水田三大玉米优势产业区,力争新增玉米面积50万亩以上。进一步遏制耕地抛荒,提高耕地利用率。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以上。

加强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强超级稻等新品种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扎实推进高产创建。扩大水稻集中育秧示范规模,力争水稻集中育秧大田面积突破1000万亩。

深入实施做优做强湘米工程。重点抓好高档优质稻育种攻关、新品种推广、基地建设和稻米精深加工骨干企业培育。加强高档优质稻新品种选育,在20个县开展高档优质稻新品种示范,在50个县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150万亩;加强对稻米加工骨干企业的扶持,推进产加销紧密衔接。

进一步完善重粮抓粮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尤其要强化县、乡政府重粮抓粮责任。认真落实稳粮增粮政策,新增粮食生产补贴资金重点向产粮大县、种粮大户倾斜。严格实行粮食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加大检查督促力度,继续实行厅级领导联系市州制度。

三、加快发展现代养殖业,提升标准化健康养殖水平

巩固提升养殖业主导产区。加大对生猪调出大县的扶持力度,重点建设107国道沿线的无公害出口瘦肉型生猪养殖、湘南优质湘黄鸡养殖、湘中湘西肉牛肉羊养殖、奶业生产、环洞庭湖区水禽水产和肉牛肉羊养殖等养殖业六大优势产业带力争全省出栏生猪、肉牛、肉羊分别达到8000万头、200万头、750万头,出笼家禽6.5亿羽,水产品产量235万吨。

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继续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整县推进生猪、水产品、草食牧业标准化养殖示范建设,重点建设25个国家级、60个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和4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力争全省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8%、水产品健康养殖比重达到35%。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达标排放。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认真落实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严格强制免疫措施。加强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规范检疫监管。加强官方兽医制度建设,提升动物防疫体系保障能力

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养护。继续抓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禁渔工作。加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年内全省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4亿尾左右。加强江豚、大鲵等野生生物资源保护。

四、稳定发展经济作物生产,促进经作产业提质增效

切实提高蔬菜产能。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蔬菜产业投入机制,落实好财政预算资金、物价调节基金,确保足额征缴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力争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000万亩,确保14个市州3年新扩30万亩蔬菜基地的任务年内全面完成。

抓好经济作物生产。以棉油果茶等优势作物为重点,带动其他经济作物平衡发展。加强经作产业标准园创建工作。棉花面积稳定在340万亩以上。水果面积发展到780万亩,其中柑橘面积稳定在570万亩左右。茶叶面积发展到170万亩。继续推进油菜优势区域建设,播种面积稳定在1850万亩以上。苎麻、蚕桑、中药材、烟草等稳定发展。

五、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展农业外延内涵

大力振兴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加强省级龙头企业运行监测。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贴息、重点项目补助等扶持政策,广泛开展银企对接、招商引资等活动。力争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分别增长20%22%以上,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安排农民就业人数新增10%

推进休闲农业提质增效。全面开展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创建,重点抓好10个示范县、100个示范镇和500个示范村建设。规范星级休闲农业企业发展,打造一批产业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品牌休闲农业企业。休闲农业经营收入增长25%以上。

六、加强农机产业建设,提升农业生产装备水平

加大农机推广普及力度。继续完善和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新办法。全力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插秧机8000台以上,力争水稻机插面积突破1000万亩,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以上。进一步提高油菜、棉花等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各类新型农机服务合作组织,建设一批机具千万元、覆盖上万亩大型农机服务公司。大力推进农机跨区作业。

加强新机具新技术研发。制定出台农机科研创新指南,引导科研院所和农机企业合力攻关。制定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引导适用农机具加速推广。支持农用植保无人机研发。

加快推进农机产业发展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农机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培育农机生产企业。加强对湖南农机产业园入园企业的沟通服务。巩固扩大农机产品国际、国内市场。

七、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协作攻关。加强水稻、生猪、蔬菜等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重点在超级稻研发、油菜早熟品种选育、杂交棉品种选育、水稻机插秧、动物疫病防控、农业环境治理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研发一批能直接应用于生产的实用技术。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创新农技推广方式,完善科研、教育、农技推广紧密配合、广泛协作的科技推广机制。水稻生产着重推广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齐穗等增产技术。力争推广超级稻面积1500万亩以上。养殖业重点推广畜禽健康养殖控制、废弃物减排与资源化利用、质量安全控制、疫病防控等新技术,提高良种化比率。继续抓好《湖南农业》学刊用刊和发行。

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科学规划种子生产基地区域布局,加快建设高标准种子生产基地。推进商业化育种,加强优势区试基地建设。确保杂交水稻制种面积40万亩以上,建好10个标准化种子区试基地。加强新品种展示网络建设。强化种子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和市场监管。

深入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积极实施农业部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分专业集中办班开展乡镇农技人员轮训工作,全省培训8000人以上。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农民创业培训,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4万人次。开展定向培养学历提升教育试点。

八、强化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扎实推进监管体系建设。健全省市县乡并延伸到村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基层监管制度。积极推进监管队伍建设,培训省市级监管人员3000人次以上。广泛开展乡镇监管示范县创建。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强化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确保主导产业每个生产环节和过程都有标准可依,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强化整市县乡和整产业推进标准化建设,深化常德、怀化厅市共建成果。加强农业标准宣传转化和推广应用。

加强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完成国家一期、二期所有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的建设。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力度,监管试点乡镇结合推行产地准出,加强日常速测工作。加强质检机构能力建设和检测骨干及人员培训。

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治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确保蔬菜等农残超标监测合格率96%以上,畜产品、水产品合格率分别达99%98%以上。

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农药、肥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力度,加强经营许可、登记管理、市场监管,进一步健全从省到村五级农药监管体系。加强高毒禁限用农药专项治理。扎实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加强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

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继续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的认证、监管和开发,力争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800个以上。抓好10个市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建设。

九、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升基层农技体系服务能力。巩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成果,扎实推进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加强监督管理和目标考核,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履行好公益性服务职能,促进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落实到人到田。

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认真履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以新增粮食产能建设为抓手,加大农田提质改造力度,改造中低产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管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8800万亩以上,恢复发展绿肥生产,推进秸秆腐熟还田、地力培肥和补充耕地后续培肥,推广节水农业技术4800万亩。

加强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与防治力度,推进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确保不发生重大面源污染事件。重点建设12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加大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力度,集中铲除100万亩以上外来物种。

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12316”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金农工程建设。完善省级农业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升级改造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网站。新建一批农业信息化示范县和示范乡镇,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生产基地和市场建立信息终端。建设手机短信服务平台。

十、加强农产品市场开拓,深化农业对外交流合作

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完善农业经济信息监测网络,加大大宗农产品监测信息采集力度,及时进行分析会商和发布,科学引导农业生产经营。

大力开展农产品产销服务。组织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活动,发展农业会展经济。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完善检测、冷藏、信息等设施。大力推进社区直销店建设,支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加强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继续深化湘穗、湘台等区域农业交流合作及省际经济合作。积极做好利用外资工作,加快湖南农业走出去步伐,实施好农业援外项目。强化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推进农业对外贸易,力争农产品出口额增长10%以上。

十一、加强农业法制建设,扎实推进依法治农护农

加强农业立法和普法。争取出台《湖南省农民培训条例》。加大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开展农业普法示范村试点和送法下乡活动。广泛开展农村政策法规服务。

推进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开展示范窗口创建活动,按机构、队伍、设施、制度、效果五有标准建设执法机构完善办公场地、检测取证设施等装备,配备农业执法交通装备。抓好乡镇执法机构建设,争取3年内实现基层乡镇设施装备全覆盖。

切实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狠抓案件查处,严厉打击违禁使用高毒剧毒农药和兽药、渔药以及滥用添加剂行为。加强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和农业转基因监管。深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

扎实推进农业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规范行政审批。依法民主科学决策,重大行政决策举行听证活动。

十二、加强部门自身建设,提高服务三农工作水平

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狠抓农业科技领军创新人才培养,打造梯次完备、重点突出的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加强农业干部人才培训与交流,支持鼓励干部下基层、接地气、受锻炼。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建立完善能力提升机制、实现机制、评价机制。

切实增强工作执行力。完善农业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加强市州农业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切实加强行政推动,加大争取支持、协调配合的力度,强化督促考核,巩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好局面,进一步推动粮食生产、菜篮子产品生产、动植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农机渔业安全生产等责任制落实。

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加强农业经济运行情况调度,深入开展农情分析。强化农业新闻宣传,及时、全面地宣传农业工作成绩、经验和做法。加强绩效考核工作,严格按照考核要求抓好工作落实。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抓好农业应急体系建设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切实减轻灾害损失。

大力推进行风政风建设。坚持讲实话、讲实干、讲创新、讲实效,各项工作争创一流业绩。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简化行政审批,严格规范权力运行。切实转变文风会风学风,提倡发短文、讲短话、开短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农业项目监管,预防项目实施中的腐败问题。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