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植物生长调节剂专利分析 (上)

2013-07-31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作者:不详 【字体: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各国开始使用的一类新型农业投入品。在分类管理上,我国曾将其按肥料管理,但为确保其使用安全,在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的基础上,于1997年按照《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将其调整为农药来进行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已经研究发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上百种,而我国已经登记批准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38种,主要在部分瓜果、蔬菜及棉花、小麦等作物上使用。

在此,针对自1985年以来在我国申请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明专利进行系统分析,以利科技工作者及相关企业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专利的详细状况。 

一、检索策略

以中国专利检索数据库作为数据采集源,对2011415日之前公开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发明专利进行检索。检索策略如下:

1)生长调节剂+抑芽剂+多效唑+萘乙酸+矮壮素+甲哌+氯吡脲+噻苯隆+三十烷醇+抑芽丹+吲哚乙酸+环丙酰胺酸+赤霉素+氟节胺+丁酰肼+吡啶醇+杀雄啉+乙烯利+调节膦+增甘膦+乙烯磷+青鲜素+胺鲜酯+整形素+氯吡脲+复硝酚钠+果宝+比久+吲熟酯+皮克斯+防落素+西玛津+莠去津+苄基氨基嘌呤+激动素+氨氧乙基乙烯基甘氨酸+氨氧乙酸+硝酸银+硫代硫酸银+吲哚乙酸+油菜素内酯+芸苔素+硫脲+氯乙醇+过氧化氢+优康唑+三碘苯甲酸+粉绣宁+甲萘威

2)萌芽+休眠+侧芽+分蘖+株型+开花+性别+落果+成熟+生根+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生长+花芽+成熟+抗病+抗旱+抗盐分+抗冻+雌花+雄花+无子果实+疏花+疏果+保花+保果+花期+衰老+抗逆性+香味+色泽+脱叶+催枯+保鲜+肥料+糖分+蛋白质+氨基酸+酸度

3)促进*(胶乳+树脂+着色)

4)(1+2+3*IPC=A01N

54 not (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

检索结果显示,截至2011415日之前,我国公开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发明专利共计1631件。根据《中国专利法》的规定,一件专利从申请开始满18个月公开(最快4个月),所以目前我们无法检索到20102011年申请的全部专利,即20102011年申请量是个变量,而2012年的专利申请尚未公开,无法检索到。

二、年度申请数量

我国最早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明专利申请始于198541日,这一日共申请了3个相关专利,分别是:厦门大学申请的“1,2,4-三唑氮烷基化的方法,该专利于1987429日公开;南开大学申请的“3-2’-吡啶基)丙醇的制备,该专利于1986210日公开;匈牙利布达佩斯克斯突瑞申请的N-取代氨基丙烷磺酸衍生物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该专利于1987110日公开,为无效专利。1985~2011年在我国申请的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明专利数量详见表1和图1

 

1  1985~2011年在我国申请的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明专利数量

申请年

申请数量/

申请年

申请数量/

申请年

申请数量/

1985

12

1994

32

2003

77

1986

9

1995

31

2004

71

1987

10

1996

45

2005

104

1988

17

1997

30

2006

115

1989

16

1998

34

2007

115

1990

22

1999

48

2008

121

1991

10

2000

42

2009

207

1992

32

2001

61

2010

175

1993

33

2002

69

2011

93

合计

1631

 

 

 

 

注:表中所示20102011年申请专利数量不代表全年数量。

1  1985~2011年在我国申请的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发明专利数量变化趋势

由图1可以看出,自1985年以来,在我国申请的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明专利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1985~1991年每年申请专利10~20件;1992~1998年每年申请专利30~40件;从1999~2009年,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激增,2009年申请数量达到207件,为历史最高峰。因《中国专利法》规定一件专利从申请开始满18个月公开(最快4个月),所以目前我们无法检索到20102011年申请的全部专利,即图120102011年申请量是个变量,而2012年的专利申请尚未公开,无法检索到。

三、 专利类别

我们对1985年以来申请的1631个植物生长调节剂专利分类如下:新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已知物质作为PGR的应用、生物制剂(包括菌株、蛋白质、转基因产品等)、新剂型、载体、复配产品以及其他。各类型专利的申请数量及占比情况分别见表2和图2

2  1985~2011年在我国申请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相关专利类型分析

序号

专利分类

申请数量/

占比/%

1

新化合物的合成

103

6

2

已知物质作为PGR的应用

121

8

3

生物制剂(包括菌株、蛋白质、转基因产品等)

133

8

4

新剂型

33

2

5

载体

38

2

6

复配产品

1126

69

7

其他

77

5

 

合计

1631

100


2  1985~2011年在我国申请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相关专利类型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在这1631件专利中,占比最大的专利类型为复配产品,申请数量为1126件,占全部专利的69%;其次为生物制剂(包括菌株、蛋白质及转基因产品等),申请数量为133件,占比约为8%;居第三位的是已知物质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申请数量为121件,占比约为8%;而关于新化合物合成的专利申请数量只有103件,占比约为6.3%,位居专利类型第四位。新化合物合成方面的专利申请数量偏少,进一步说明在植物生长调节剂或者说农药领域,要筛选出高效的新产品是非常困难的。

在有关新化合物合成的103件专利中,有13件是由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在我国申请的,约占新化合物合成专利的12.6%。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申请的新化合物合成专利包括:以取代的氮杂茂基甲基-环丙基-甲醇衍生物为活性成分的化合物、经除草性取代的吡啶类化合物、噻唑衍生物、羧酸衍生物、用手性双环基团N-取代的氨基-1,3,5-三嗪类化合物、氮杂酮衍生物、吲哚满酮衍生物、马来酰亚胺衍生物、经取代的2,4-二氨基-1,3,5-三嗪类化合物、经取代的1-3-吡啶基)-吡唑-4-基乙酸、用双环基因N-取代的二氨基-13-三嗪、N-吖嗪基-N’-吡啶基磺酰脲类化合物、嘧啶-4-基丙二腈衍生物等。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