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5 | 来源:南方农村报 | 作者:不详 | 【字体:大 中 小】 | ![]() |
“就是那个该死的客户,让我这几年辛苦白忙活了。”面对客户一直拖欠未还货款。某农药公司业务员符海涛(化名)对此相当无奈。由于一个客户货款一直未回,奖金就像在中国股市一样被套牢。
其实,无论是厂家还是经销商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货卖得干干净净,结款时痛痛快快。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往往由于各种各样原因导致回款出现问题。农资界业务员的提成和奖金一般与回款挂钩,催款看似轻松,却有常人想像不到的遭遇。
签三次协议 回款仍渺茫
2012年12月25日,代志勇(化名)接待公司的两位领导——市场部长和营销总监一起去海南省海口的一个客户。此次,两位领导奔赴海南目的只一个----催款。
代志勇是山东一农药企业的区域经理,为人诚恳,做事精干,加之他做了六年销售,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人脉关系。公司安排他负责海南市场,与其他业务员不同,海南市场原来就有300万元的基础,一般发货回款,电话沟通就可以解决,加上客户主要集中在几个市县。三天就可以把客户拜访一遍。
对于多数人来说,他的工作算是个美差,客户都是老客户,不用花费多少精力就可以把业务做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为了催款,领导都从北方赶到海南。该客户还是与公司合作了5年的老客户——振拓(化名)。
代志勇介绍,虽合作多年,但他还是以种种理由拖欠货款。之前在每年6月30日结算的时候,都能把账目结清,而这两年,该经销商拖欠大笔款项。截至2012年6月30日,经销商共欠款70多万元,公司要求重新签订还款保证协议,要求8月前全部还清。
到年底,经销商还款20万元,退还10多万元的货物,还欠货款30多万元。且整个下半年,经销商又从公司拿了20多万元的货。
12月25日上午10点,在海口市内的的一个茶馆里,代志勇与领导见到了经销商振拓。一阵寒暄之后,交谈转入正题。
“我们知道你的货款没有收齐,公司也很体谅,但已经到年底,还是该商量一下了。”营销副总张总打开话题,尽管话并不尖锐,但经销商还是一下沉默了。他皱了皱眉,低下头来。“实在不好意思,货款不到位,大家都很难做,但我现在确实没办法。”说完,经销商满脸愧疚。
代志勇了解到,由于经销商没有收齐零售店的欠款,资金确实吃紧,才会拖欠。因此便没有强硬追究,而是跟他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
振拓分析自身的原因,他表示,一方面这两年海南赊欠风气影响,再加上这两年为了开拓新市场,贸然赊货给一些陌生客户,造成回款困难。另一方面自然灾害,10月底的台风“山神”把三亚市的西瓜、哈密瓜等瓜菜都打坏了,让农民损失惨重,没有钱给零售店,零售店自然也会拖欠经销商的货款。他表示,2012年下半年已经转变思路,收缩战线,调整策略,争取把钱收回来。
交谈总共一个多小时,振拓始终没有太多话语。“他觉得欠太久了,对不起公司,而且由于他的欠款而导致我拿不到奖金,所以见到我很内疚。”代志勇对振拓也表示理解。但是领导要求春节前必须将2012年所欠的30多万元还清。
最后,经过再三协商。代志勇又跟他达成协议:每个月还一部分,到春节前还清;2012年下半年又发了20多万元的货给他,这一部分在2013年6月30日之前必须到位。同时代志勇表示,“我们也不好逼得太紧,确实有难处,经销商态度也很诚恳,所以只有帮他想想办法了。” 振拓沉默了许久,还是与公司签署了还款协议。
振拓重新写了保障书,但代志勇心里并不轻松。这已经是经销商第三次与他签订保障协议。而他的奖金要等客户结完才能获得。“年关将近,一想到这个,心里没底,今年的奖金恐怕又要泡汤了。”
退货打八折 就别来收钱
和代志勇一样,陕西一农资公司湖南区域经理刘海涛(化名)同样为老客户的回款头痛不已。他的客户与振拓不同。
2007年,刘海涛大学毕业进入农资行业,不久升为省级大区经理,由于业绩突出,他于2010年还获得公司的销售冠军。
然而,2012年情况却急转直下,他栽在之前助他创造辉煌的老客户手中。
刘海涛表示,公司出了几个好产品,包括对己唑醇悬浮剂、噻虫嗪等,其制剂和证件都是占优势的产品。于2012年5月发20万元的货很快被销售完毕,而后于6月追加40万元货物。并派人去做田间示范、农民会等工作。
但由于农产品行情不理想, 2012年7月,刘海涛看到客户仓库里面还有近20万元的库存。曾多次建议将库存比较大的己唑醇、噻虫嗪等产品调到其他区域,而客户却保证今年不退货。
10月,问题开始暴露,刘海涛每次催款的时候,客户开始拖拖拉拉的,一次只回一两万元,并抱怨货发多了,当帐目显示还差30万元的时候,客户停止回款了。
到12月初,刘海涛要结全年账款的时候,客户翻脸了,要求退25万元的货,其实15万元是2011年之前的货款。
对此,刘海涛感觉非常无奈。公司明令要求退货在5%以内,并且往年的货款打八折处理。另外,退货的话,自己不仅年终奖没有,还要付产品的退货运费及客户要求所谓的几千元返利。
僵持一段时间后,客户扬言,如果往年的退货打八折处理就别来收款。
“人活着真憋屈,真不想干了。
当初叫他调货的时候,他却认为能搞定。“12月25日,刘海涛再次到经销商处催款时,客户竟然告诉他想到一个更为折中的办法:把货物放到他仓库里,卖完再给钱!
刘海涛表示,目前农资企业最怕的就是出现库存,库存越大,回款希望就越渺茫。如果厂家把货全部调回,厂家还得倒给经销商钱。这时,业务员不仅拿不到提成,碰到严格的公司,还要在工资或奖金中扣除一部分作为处罚,可谓苦不堪言!
人去楼空 催款无觅处
催款不见钱,就直接拉货走,这是很多销售人员的想法。然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案例发在黎文昌(化名)身上,他曾经是广东知名企业的江西省区域经理,当时刚接江西省市场,不了解当地情况,全凭个人经验和之前公司积累的客户资料判断,但公司要求他们上任一年内使江西省销售翻一番。
这意味着黎文昌必须在2012年5月前开发完客户而且发货到400万元。
3月,赣东某市经销商何健(化名)主动打电话合作。黎文昌从业内人士了解他网络广,有很好的市场基础,关键信誉好。黎文昌如约拜访,确实发现此人做生意不同一般人:为人做事及其豪爽,而且与其合作的都是国内知名大企业。他不敢怠慢,为谨慎起见还是要求前三批货必须现款,何健稍作考虑,便答应了。黎文昌按照公司要求索要对方身份证,营业执照,签订合同,发货。
5月中旬,第一批货2.5万元到货,何健立即打电话告知货已经到了,并已经把货款第一时间打到公司账户。同时要求黎到他处一起下乡推广。
再过半个月,何健告诉黎文昌,他们公司产品特别好销售,并要求再发10万元货,并承诺货到付款。一门心思地推广产品,还做现款。黎文昌心里真是乐开了花。但公司还是劝告他小心谨慎,于是将发货降为8万元。
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货到后一个星期也没有见何健打款。他曾两次打话催促得到的消息都是现在忙于铺货。
又过一个星期,黎文昌给对方拨打电话,发觉电话已打不通。带着不祥预感,黎匆匆赶到何的办公地点,却发现办公室大门紧闭,同来追款的还有几个大公司的业务经理。
很显然,已经人去楼空。本地公安局介入调查发现,何健的营业执照、身份证都是假的,而他本人同其他公司一共上百万元的货,随同老板一起消失了。
虽然经销商赊欠花样百出,业务催款招数也是层出不穷。但也有不少销售人员认为,近几年来随着农资行业的逐步规范,企业对回款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农资经销商,为了获得企业的独家代理或更高利润,年终打几十万上百万的预付款给企业。也许有一天,农资实现现款交易时,业务员再也不需要为催款消得人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