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10日,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各市州测报人员和有关气象、植保专家对2025年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分析。与会专家根据历年病虫发生实况、冬后病虫基数、作物耕作栽培特点及气象因素等综合分析,预测: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1亿亩次,其中二化螟大发生,湘西中等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稻秆潜蝇偏轻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潜在流行风险大。玉米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750万亩次,其中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南方锈病、蚜虫、纹枯病、小斑病、中等发生;大斑病、粘虫、地下害虫偏轻发生。
一、发生趋势
(一)水稻病虫
1、螟虫
二化螟大发生,湘西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200万亩次;
大螟轻发生,发生面积200万亩次。
2、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稻飞虱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700万亩次;其中白背飞虱在怀化市和邵阳市偏重发生,其它地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100万亩次;褐飞虱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3600万亩次。
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怀化大发生。发生面积5300万亩次。
3、稻瘟病
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丘陵山区、老病区及感病品种大面积种植地区流行风险大,发生面积360万亩。
4、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轻发生,湘西怀化、湘中邵阳和湘南衡阳、永州偏轻发生,发生面积70万亩,若高带毒率白背飞虱迁入高峰与水稻敏感生育期吻合,若防治不力,则流行风险大。
5、纹枯病
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700万亩。
6、稻曲病
偏轻发生,主要在中、晚稻上发生,若感病品种(组合)破口期遇适温多雨天气,易发生流行,发生面积300万亩。
7、稻秆潜蝇
偏轻发生,湘中邵阳市、湘北常德市和湘西张家界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10万亩次。
8、稻蓟马
偏轻发生。发生面积730万亩次。
9、稻叶蝉
轻发生,湘北常德市、益阳市和湘中邵阳市偏轻发生,全省发生面积250万亩次,其中黑尾叶蝉和电光叶蝉发生面积210万亩次。
10、其它病虫
稻象甲、稻螟蛉、稻蝽象、粘虫、稻蝗、稻胡麻叶斑病、叶鞘腐败病、霜霉病、细菌性褐条病、细菌性基腐病等病虫害在局部地方发生,根结线虫病发生呈快速上升趋势。
(二)玉米病虫
1、玉米螟
中等发生,衡阳、张家界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30万亩次。
2、草地贪夜蛾
中等发生,夏秋玉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次。
3、玉米南方锈
中等发生,怀化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20万亩。
4、蚜虫
中等发生,永州、怀化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00万亩次。
5、粘虫
偏轻发生,永州、怀化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0万亩次。
6、纹枯病
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10万亩。
7、小斑病
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30万亩
8、大斑病
偏轻发生,衡阳、邵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20万亩。
苗期地下害虫、桃蛀螟、斜纹夜蛾、棉铃虫、玉米病毒病、丝黑穗病等在局部地区将造成一定危害。
二、预测依据
(一)病虫基数
二化螟:据冬后调查,二化螟有效虫源田面积为2930万亩,各市州亩平虫量一般为746~18568头,11个市州亩平虫量超过5000头(除湘西等3个市州),其中娄底市、岳阳市、株洲市、常德市、湘潭市亩平虫量超过万头(去年3个市州)。全省有30个县亩平虫量过万头,远高于常年,其中攸县、双峰、涟源、桃源和湘阴县均超过20000头(去年仅涟源市),其中双峰县达到24024头,全省加权平均为9773头,比去年增加20.9%,但比前10年和5年平均值分别增加67.6%和33.9%,85%以上县市田间虫量具备大发生虫源。
大螟:全省各市州有效虫源田面积470万亩,各县市亩活虫量一般为93~1163头,全省加平319头,比去年和前5年分别增加24.6%和10.8%。
“两迁害虫”:稻飞虱全省灯下始见期早于去年,东安县于3月14日(去年洪江市于3月24日)灯下始见白背飞虱,但3月份无其它监测点见虫(去年有4个),4月也仅长沙县灯下见虫;临省广西自治区灯下始见同比接近,但虫量同比偏低;广东省见虫早、田间虫量高于去年同期。稻纵卷叶螟始见期晚于去年,攸县于3月26日灯下见虫(去年武冈市于3月15日见虫),全省3月仅攸县、东安和桃江县灯下见虫(去年有6个)。
纹枯病、稻瘟病田间菌核残留量大,各县市纹枯病亩菌核量一般在0.6~21万粒,菌源分布面广,具备中等以上发生菌源基数。
玉米螟:全省有效虫源田面积约250万亩,各县市区玉米螟冬后百杆活虫数主要为1.5~21.5头,全省加平5.6头。
草地贪夜蛾:全省暂未见成虫(去年芷江于4月11日性诱到成虫),临省广东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别已有57个县市和42个县见虫,见虫县市数多于去年同期。
(二)品种布局因素
我省优质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水稻品种多,抗性水平不一,部分多年种植品种抗性水平下降,尤其个别品种抗逆性差,稻瘟病流行风险增加。水稻品种仍以粗杆大穗为主,田间郁闭度高,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
(三)耕作栽培因素
全省水稻机收面积比例达到90%以上,机收田稻桩高,有利病虫害越冬与积累,近年大型机械跨区作业面积逐年上升,增大了水稻根结线虫病传播几率。一季稻、双季稻混栽,插花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且早稻播种时间提早,一季稻栽插期长,生育期不整齐,桥梁田多,有利水稻病虫辗转为害。单产提升要求田间种植密度大幅度提高,而且种植户偏施、迟施氮肥造成水稻后期贪青,田间郁蔽度高,小气候有利于害虫取食增殖及病害发生流行。
部分丘陵地区玉米种植密度较高,田间通风透光性差,易诱发叶部病害和虫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块田间郁闭度提高,可能加重大斑病、小斑病等气传病害,利于多食性害虫辗转为害;玉米种植区域广且散,播种期不一,桥梁田多,散户对玉米病虫防治不重视有利于病虫害种群持续积累和发生;部分地区春、夏、秋连种、增加土传病害流行风险。
(四)气象条件
据省气象部门预测,4 月全省气温偏高,利于二化螟的羽化和发生;汛期气候(4至9月)总体偏差,降雨总体略偏少,但时空不均、阶段性涝旱突出。汛期集中降雨将出现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与早稻破口抽穗产量形成关键期高度重叠,利于纹枯病、早稻穗期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温湿度适宜易导致大、小斑病以及纹枯病发生;降雨集中期全省出现区域性极端强暴雨可能性大,预计7月中旬至8月有1~2个登陆台风影响我省,将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草地贪夜蛾等害虫迁入和繁殖为害,也利于稻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的流行;7月中旬雨季结束后大部分地区高温日数偏多,其中湘中、湘北干旱和高温热害风险较高,全省大部分地区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10~20天,不利于田间害虫防治。
(五)其它因素
定点抗性监测数据表明,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抗性持续升高;褐飞虱对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产生高水平抗性。植保无人机施药在高温干旱、药液量不足、水压不够的情况下,对稻飞虱等茎基部病虫害防治效果欠佳。
公益提示:
1、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科学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3、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守好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第一关。